如果说,今年前三季度6.72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11.73万亿元的比例降至57.3%,已经有些令人吃惊,那么,10月份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降至信托、票据及企业债融资规模之下,如此倒挂实在令人猝不及防。这一变化究竟预示着什么?
人民币贷款占比的下降,与近一段时期以来“金融脱媒”加剧密切相关。这一变化,预示着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对流动性松紧的监测意义正显著增强。
从直接融资角度看,继证监会今年6月闪电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后,国家发改委酝酿已久的“小微企业扶持债券”问世在即。据统计,10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992亿元,同比多1353亿元;前三个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7186亿元。从影子银行角度看,10月信托贷款增加1445亿元,同比多增1355亿元;前三个季度,信托贷款增加7015亿元,同比多增6176亿元。虽然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作出了贡献,比如,10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91亿元,同比多增1977亿元,总体上,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数量的快速增加,仍是导致社会融资规模膨胀、人民币贷款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