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立足制度红利,全面小康可期--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评论员文章:立足制度红利,全面小康可期

2012年11月20日14:25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14日胜利闭幕。我们认为,中国的制度红利潜能巨大,只要改革到位,未来相当时期内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年均保持7%左右增长幅度完全可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14日胜利闭幕。胡锦涛同志在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地阐明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其中,最具广泛联系性以及精确度量值的重大战略目标是,明确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内涵丰富。伴随这一重大战略目标转进,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相应提出了一系列同步发展新指标,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科学发展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执政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的坚定决心与高超智慧。

  蓝图业已绘就,使命依然艰巨。从现在算起,我们要用并不太长的8年时间,在一个人口总量多达13亿之巨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速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此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晦暗不明、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平缓下行等阶段性不利因素交互掣肘的情况下,冲破旧的束缚,开动新的引擎。

  开动新的引擎唯有立足制度红利。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资本和劳动带来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减,技术引进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减,土地、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开始凸显,如果沿用原来的发展路径,不仅潜力有限,而且可能进一步增加摆脱路径依赖的困难。另外,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双重国情决定了迄今为止的发展过程中,因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在社会总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只要假以合适的制度变迁,中国完全能够在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型发展动力间渐趋衰竭的趋势中,寻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力。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新目标首次传达出的对于国强与民富双重诉求互动互补齐抓共建的新思维,明确无误地指向了一系列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弊病,而这些弊病最集中的病症就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路下滑,并且由此导致转型发展羁绊重重。

  切实扭转这一趋势唯有立足制度红利。如: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改革征地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等等。我们认为,中国的制度红利潜能巨大,只要改革到位,未来相当时期内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年均保持7%左右增长幅度完全可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