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上月“钱荒”风暴后,七月临近月底,央行开始释放流动性,昨天在公开市场上展开7天期17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时隔5个多月后的首次逆回购操作。上次进行逆回购操作是在2月7日,公开市场进行了4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3.45%。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此次重启逆回购操作,显示出维稳资金市场的态度,但逆回购规模较小,也显示出央行仍延续了不愿放松流动性的导向。
又到月末,资金面再度趋紧
据记者了解,昨天,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4.40%,这是继今年2月份暂停逆回购操作以来的首次重启。
鉴于当日还有央票到期850亿元,则公开市场共实现资金净投放1020亿元。
而此前,央行已经连续五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受月末因素以及财政存款上缴影响,从上周开始,市场资金面再度趋紧,银行间资金利率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攀升。
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涨。其中,隔夜、7天、14天、1月期品种分别攀升15.30BP、70.60BP、88.00BP、26.60BP,上行至3.703%、5.057%、5.5%和5.988%的高位。
不仅如此,银行间回购利率同样整体上行,隔夜、7天、14天品种已分别升至3.775%、5.135%和5.53%的阶段性高位。
与此同时,国债逆回购利率也齐齐拉升。沪市1天期品种上25日飙涨509.8%,年化收益率达13.66%;与此同时,2天期逆回购利率和7天期国债逆回购也齐齐拉升,上周五收盘时分别升至10.102%和5.905%。周一,国债逆回购1天期品种依然维持在7.7905%的高位。
此外,理财产品比前期都有所回升,个别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大幅走高,有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天理财收益达到了4.5%的顶峰。
央行逆回购释放平抑利率上行信号
央行重启逆回购的消息出来后,市场资金利率开始温和回落。昨天, 上证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开盘时6.754%,比前一天上涨239.27%,至收盘时,利率回落至5.410%,比前一天上涨165.85%;与此同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中,短期品种结束连续8个交易日以来的涨势,小幅回落:隔夜利率下跌6.2个基点,报3.641%;7天利率下跌8.5个基点,报4.972%;14天利率下跌16个基点,报5.34%;1个月期利率下跌9.9个基点,报5.889%。
市场分析认为,虽然此次逆回购操作量不大,仅为170亿,对资金面注水“实质”影响有限。但在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陡增至850亿的背景下,央行再施逆回购的信号意义明显,打破了此前市场对于央票“按兵不动”的预期,月末因财政缴款等因素带来的月底资金紧张将得到缓解。
“央行重启逆回购,显示出维稳资金市场的态度,但逆回购规模较小,也显示出央行仍延续了不愿放松流动性的导向。”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室资深理财师表示,此次逆回购操作规模不大,但政策信号大于实际意义,“明确释放平抑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信号,有助于缓解市场偏悲观的流动性预期,从而稳定金融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天逆回购操作,较上次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的3.35%大幅上行105个基点。这是自2012年9月6日以来,央行首次上调7天逆回购利率。
“就4.40%的中标利率而言,从历史数据考量,7天回购利率会略低于7天逆回购发行利率,因此该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央行对资金利率中枢的一个重新定位。”理财专家认为,七月前三周四大银行存款下降过万亿,后期外汇占款或将持续流出,并对资金面持续造成压力。“虽然央行操作转为积极,但是仍是在一个短周期货币挪移的过程中。从总量角度上,公开市场对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仍将小于外汇占款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会使整体资金利率中枢仍高于上半年,维持资金面偏紧状态。”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