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一提到高房价,人们似乎自然地认为其与“钱多了”有着必然联系,很少有人深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表的署名文章《单一商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首度回应了房价和货币供应量两者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诸多思考。
文章的发表引导人们重新去理性思考房价和货币的问题,尽管对房产是否是一般商品、房产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否一致等问题还存有争议,但思考本身就是对化解高房价顽疾的一次理论推进。
除此之外,与文章所持观点一致,不少人赞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对于房价的影响,并从改善供求关系入手,给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控开出了抑制投机需求、加大供给的药方。也有观点认为,如果承认房价与货币供应量存在一定关系,那么要调控房价,一方面应从供求关系角度入手,另一方面,控制货币供应量、管住货币也不失为一个手段。这个逻辑是:货币多,购买力就强,可以用来买房子的钱就多;反之,货币量减少,可以用来买房子的钱就少。但是,央行真的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解决高房价问题吗?
盛松成在其文章中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而不是任何一种特定商品价格的稳定。而货币政策多目标制则更进一步告诉我们,货币政策不能仅仅盯住物价稳定,还必须兼顾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想通过管住货币来管住房价,在当前宏观调控的现实中,似乎无法做到。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一般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长期看,这四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是在不同时期,可能又有相互冲突的地方。
有人也许会问,为何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执行上很难坚持单一目标制?其实,即使是美国、欧洲等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实施单一目标也面临很大挑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单一盯住某一目标可能导致其他政策目标的偏废,从而出现经济运行的不平衡。
更具体来说,很多时候,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把经济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在多个目标之间实现平衡。比如,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一般允许物价适度上涨,将通胀率的目标设置为1%~3%左右,而不是零。这是考虑到了适度的物价增长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刺激就业的。一些国家经济衰退和物价较快上涨同时出现时,就曾适度提高通胀目标。当前,美国就业率还不高,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就偏向于刺激就业,美联储就不敢贸然退出QE。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日本央行就提高通胀目标至2%,其政策含义不是说越高的通胀越好,而是为了利用一定程度的通胀率带动经济的增长。
这些宏观经济目标看起来抽象,但实际上与我们所有人密切相关:出口企业希望汇率稳定甚至贬值;依靠固定收入生活的老人希望稳定物价;正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希望经济繁荣,有更多企业招工;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时考虑人们收入增长情况等。由于经济状况影响每一个人,而不同类型人群的目标不同,宏观经济的走向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同。
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可能不同,对不同人的影响不同,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是要看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效果,二是要长短期结合,既要减少短期波动,又要维持国民福利的长期提高。从长期看,各大目标的协调对多数人是有利的。
著名的奥肯定律(Okun' slaw)说的是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而言,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有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要保就业,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7.2%。在我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与就业率密切相关的。如果经济失去底线,失业率上升,工资报酬下降,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通常说的稳增长,更多地关乎社会稳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说的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从这个角度看,维持一定的通胀率,是有利于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但是经济史的众多恶性通货膨胀事件告诉我们,维持币值稳定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恶性通胀会拖累经济,不利于国民福利提高。
再比如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汇率过快升值、贬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冲击都很大。
以我国的货币政策为例,当通胀率高时,稳定物价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目标,比如2007年、2008年上半年、2011年。当失业率高、经济增速下滑时,稳定就业、提高经济增速就成了这一段时间的主要目标,比如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
纵观以往,我国货币政策虽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为基本目标,但也强调对其他各目标之间的平衡和兼顾,以实现经济健康运行与均衡发展。因此,当物价总水平并不很高而某一商品价格的涨幅较大时,紧缩货币未必能抑制该商品的价格,反而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伤害实体经济。
总的看,货币政策要在几大政策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而非单一盯住价格水平,为降低价格总水平牺牲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按照此逻辑,货币政策更难做到盯住单一商品价格,很难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房价走高。
毕竟,货币政策是个总量政策,负责总量调控;而信贷政策更多是“支持什么领域、不支持什么领域”,它负责结构调控。专家建议,未来还应进一步发挥好结构性信贷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单一商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一文中也提及了2010年至2012年人民银行运用结构性信贷政策来调控房价的做法,值得再思考和再运用。
记者 牛娟娟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