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李彤 李栋)9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国智库学者就“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等诸多议题进行交流。与会嘉宾,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理论部主任、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大学)教授谢尔盖·阿凡特谢夫表示,G20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带头人,G7的决定对于全球而言,已不具吸引力。
他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G7/G8曾在制定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但现在他们的地位已经下降,G7主要负责协调发达国家应对影响其本国经济的挑战——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G7成立之初的使命。
他认为,随着新兴经济体、企业和民间团体越来越多地参与治理议程的制定,需要通过谈判确定的、旨在改善目前世界经济秩序的新规则和规范都可能需要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阿凡特谢夫同时指出,传统的“合法性—可操作性”(legitimacy-operativeness)困境依然存在。因此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应对“可操作性赤字”(operativeness deficit)问题。一方面,包容性治理机制应针对那些关键参与者的利益,如果没有重合,要求借助不存在冲突的、具体国家(和具体地区)的措施来共同应对挑战问题。另一方面,在全球主要参与者存在严重利益不对称的地区,应采用国家集团的方式予以解决。尽管这种方法经常因为不关心未被邀请参与(或不具资格)相关治理行动计划的国家的利益而饱受批评,但在“真正的全球性”决定因长期的利益不对称而受阻时,这不失为上佳选择。金砖国家近期的金融举措就是这种方法,能够对参与国产生潜在积极影响、而不会对其他第三方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示例。
据悉,G20峰会产生于2008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召集机制。先后六次G20峰会分别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和墨西哥召开,澳大利亚成为2014年G20峰会主席国,将于11月召开布里斯班G20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