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章斐然)“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改革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新常态。”11月26日,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在“《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解读“新常态”。他指出,新常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法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
以下为王波明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昨天下午我们一起参与了中国公益论坛的闭幕式和财经年会的开幕式。大家也都听到了,美国第四十五届副总统戈尔的演讲,他关于环境的这么强有力的一个演讲,对于环境给大家带来压力,带来的问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包括中国环境的问题,成为三十五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而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当然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签署了有关碳减排的协议,我觉得协议将会对全世界产生非常有历史意义,会给全世界带来福音。
第一,从环境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可能未来的新常态。十八大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法治,新一届领导班子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不同于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一个新的标志,我们称之为“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大家主要在谈经济领域,但这个新常态,更多的不是经济领域的东西,甚至对全社会,在方方面面,法制方面、社会改革方面,从社会管理体制方面,都会给中国带来一个新常态。而且这些新常态,将决定着中国未来三十年的走向。
在经济领域,就不用多说了。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依赖出口、依赖投资驱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到了今天,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到了这么一个规模,再靠投资驱动经济的增长,现在难以为继了。作为出口,我们享受了近二十年的红利,它作为一个驱动经济增长非常主要的引擎,走的差不多了。如果完全依赖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又不是一个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新常态一定使得经济逐渐回落,像过去三十年那种近10%的GDP增长,可能不会再看见了。
第二个改革的新常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改革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新常态。大家可能还记得三中全会的几百项改革,到今天来看,推进改革的速度,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很多社会经济所带来的问题都是一种顽症,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这种东西,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变成了一个常态。
在环境上常态,改革上常态,还有社会体制改革,法制领域的改革,这都会变成中国未来的常态。所以,今年我们在财经年会上,对这些新常态的题目专门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论坛,专家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为今天早上的主旨演讲,我们请来一个非常恰当的嘉宾,也就是德国前总统科勒先生。科勒先生是一名学者,最主要的是一名经济学家,从90年代一直研究经济,最后进了政府,当了财政部长,相等于国务卿的这么一个职务。到2000年,进入了IMF当总裁,执掌着IMF对全球经济的管理。从IMF卸任以后,又回到德国,04年到08年成为德国联邦总统。他不仅对德国的经济,对欧洲的经济,甚至对全世界的经济,当然全世界的经济,也包括对中国的经济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我们称他为“亲民总统”,后来被作家称为“没有一个国家常年的,刀枪不入的厚脸皮。”
所以,下面请咱们的亲民总统做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