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26日电 (章斐然)“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存量总计17.9万亿,而到2013年底,中国境内贷款总存量75万亿,其中18万亿是地方政府的债。”11月26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白重恩在“《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白重恩透露,审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的存量,有偿还责任的是10.9万亿,地方政府有担保责任的是2.7万亿,地方政府可能具有一定的救助责任的是4.3万亿,加起来是17.9万亿……这其中,银行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大概10.1万亿左右,还有通过信托等其它渠道的负债。”
以下为白重恩发言实录:
白重恩:我们修改的《预算法》是把地方的隐性债务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许局长提到地方隐性的税收,现在预算法定的还是不明确。随着《预算法》修改的完成,国务院也发了一个43号文,就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我觉得这两个要综合起来看。
我认为,这两个事一起来看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要执行这个《预算法》,关于地方债务管理的方法,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要清理甄别地方政府的债务,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的,责任到底归谁?如果把融资平台看成是市场中的主体,它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但事实上,我们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在借债的时候,是给了他一定的担保,或者市场上相信地方政府是给他一定的担保。所以,这个债到底是政府的责任,还是这个企业本身的责任,其实是不清楚的。所以,现在要求,首先清理甄别这些债务,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成一般的债务和专项的债务,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如果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怎么来处理现在的债务和未来新的债务。预算法提出来的是,地方政府未来不可以占用其它的渠道来举债,现在大致有18种不同的渠道,未来把这些渠道堵死,通过发债券来发债。此外发债的管理,以前是没有管理的,地方政府设了一个融资平台,融资平台有本事找地方借到钱就可以了,但是未来我们对地方债务的规模有一个管理,全国有一个总的额度,由人大来定,总的额度分到各地。
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影响可能会超出传统的财政的意义。它可能会影响金融体系,也可能影响所有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跟地方政府甚至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它也可能受到影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举债的渠道会改变。
这个债务大概是多少呢?根据审计署审计出来的结果,在2013年6月底的时候,地方债务的存量,有偿还责任的是10.9万亿,地方政府有担保责任的是2.7万亿,地方政府可能具有一定的救助责任的是4.3万亿,加起来是17.9万亿。这是个很大的数。到底这是多大的一个数呢?2013年底,中国境内的所有的贷款总存量是75万亿,75里面有18是地方政府的债。这是从贷款的存量来看,当然地方政府借的债不全是贷款,贷款也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银行的贷款大概占10.1万亿左右,还有其它的渠道,信托等等。即使是10.1万亿也是个大数,因为我们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只有8.9万亿。如果在甄别之前,不知道这10.9万亿有多少是地方政府要承担责任,要还的。假如是一半的债在未来相当短的时间内不再从银行借,而是发债券,这是产生很大影响的,因为银行一年的新增贷款也就是9万亿左右。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什么呢?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会变,以前银行借了大量的债给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但是未来他们不找你借了,你只能通过买债券来参与,债券和贷款是不一样的,债券是明确地方政府信用的担保,它应该是一个低风险的借债,利率成本会下降,对金融机构来说,它的资产组合会变,每年得到的收益也会改变。我相信这样一个变化,对金融机构是需要一个调整过程的。
对企业的影响是,当金融机构不再能给地方政府提供贷款的时候,地方政府就要想办法开拓新的业务,可能企业就受益,因为以前企业跟地方政府竞争,获得贷款,现在这个竞争不存在了。所以,这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一个很大的影响。这也可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制定,比如现在要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放松,降低利率等等,但是不是考虑到债务重新的安排,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因为这样的安排对金融是有很大影响的。
另外,这节的主题是央地关系,这个债务跟央地关系又有什么牵扯?其实是有的。按照新的规定,由中央来定所有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地方政府不再说自己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当然以前受到能不能借到债的约束,但未来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总额由中央定,再分配到各地去。从这方面来说,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显性化了,一方面有了借债的权力,但是额度是受到管理的。所以,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这种约束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就要看地方政府过去用举债收来的钱做的事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有理由认为,过去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做的太多了,在其他方面做的太少了,未来额度受到限制以后,对地方政府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别需要认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