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为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揭牌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李海霞)18日下午,国内银行业首家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在中国工商银行揭牌。该行董事长姜建清透露,客户可通过多种渠道申请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并且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同类产品。同时,该行的可视化监控系统,能动态掌控客户的资金流向、交易行为和资产变动情况,确保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风险可控且真正用于消费领域。
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2014年达26.2万亿元,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50.2%,首次超过50%,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但与不少国家消费占GDP比重普遍70%以上的水平相比,我国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姜建清说。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并非新鲜事物。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新兴消费群体的逐步形成,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
据姜建清介绍,目前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已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014年,全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5.3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4%,较五年前上升了10余个百分点,但其中70%以上是基于抵押的个人住房按揭融资。在国家重点推进实施信息、绿色、住房、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家政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的情况下,发展纯信用的消费信贷大有可为。”
在个人消费金融方面,银行一直走在前列。国内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有三家主要出资人均是中资银行,依次是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继兴业银行去年底成立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后,邮储银行、永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和重庆银行等5家银行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建阶段。
“据央行统计数据,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只占15%,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金融仅占3%,而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比一般在30%左右。”姜建清说,“消费金融具有抗周期能力强、轻资本效用强等特点,正符合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要求。”
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并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使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策“松绑”,必将引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高潮,各方势力亦将疯狂涌入这片蓝海。
值此时机,工行在银行卡业务部和牡丹信用卡中心基础上,挂牌成立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姜建清对此回应称,工行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信用卡业务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在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工行将把在信用卡领域积累的丰富运作经验和成熟运营模式,有效移植到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创新实践中,建立无抵押、无质押、凭个人信用即可贷款的个人贷款体系,真正让个人信用体现价值。
由于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完全基于个人客户信用评估而形成的贷款,征信运用和风控技术的成熟度将直接影响个人信用消费金融的长远发展。工行称,从2007年就实现了对全部客户、账户、交易等信息的集中管理,对个人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数据的完整积累长度超过8年,能够深度挖掘行内外海量客户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内部评级法实施精准授信,实现了从人工经验向数据分析、从单维度要素向多维度交叉分析、从简单数据判断向授信模型分析的跨越。
姜建清透露,工行首创了基于大数据、可实时干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可视化监控系统,能动态掌控客户的资金流向、交易行为和资产变动情况,确保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风险可控且真正用于消费领域。
据了解, 目前,工行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2.91万亿元,除去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余额近7000亿元,其中信用卡消费贷款余额达4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