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天津北疆发电厂远景
循环经济多奇妙,综合利用废变宝
北疆电厂采用“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项目模式。这一思路的提出,是在我国将循环经济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不仅科学地解决了北疆各子项目的匹配连接问题,实现了能源、水、土地、重要原材料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还独创了“电-水-盐”联产循环经济模式,并创下了技术、工艺、设备的国际国内多项“第一”。
电厂发电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三合一”双列动叶可调风机等实现了多项国内技术突破;纯凝额定工况发电标准煤耗272.8克/千瓦时,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下降35克/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63万吨、氮氧化物2.45万吨;发电机组冷却水采用海水闭式循环方式,其中海水冷却塔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工程所用淡水完全由配套海水淡化装置供给,每年可节省淡水资源开采532.4万吨;配置目前国际最高标准的除尘和脱硫装置,各项环保指标高于国家标准。一期工程每年可生产110亿千瓦时电能,将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证,同时也为天津电网的安全稳定提供重要的电压支撑。
海水淡化装置与发电项目配套建设,采用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日产淡水20万吨。项目利用发电余热和低品位抽汽进行海水淡化,相对于常规发电机组可提高10%左右的全厂热效率。海水淡化装置生产的淡化水,除少量自用外,90%以上向社会供应。
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引入汉沽盐场制盐。由于浓缩海水的含盐浓度比原海水的高一倍,可以大大提高制盐效率。一期工程投产后,盐场年产量可提高45万吨,同时节省22平方公里的盐田用地。制盐母液进入化工生产程序,生产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海水被“吃干榨净”,实现零排放。
发电环节产生的粉煤灰等废弃物则用于生产建材,实现综合利用。配套建设100%粉煤灰分选装置和年产60万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每年生产建筑材料达150万立方米。
项目通过对浓海水制盐节省出的盐田用地进行平整和开发,可形成34500亩的建设用地,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为滨海新区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开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采用的海水冷却塔闭式循环和浓海水制盐方式,避免了常规海边电厂和海水淡化项目对海洋环境的热污染和盐度污染。北疆项目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能量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全部资源化再利用,做到了废水、废热、废渣等废弃物全面的零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促进了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