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二电:火力发电机组技术创新的领跑者--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

靖远二电:火力发电机组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靖远二电的技术创新路径

2012年11月12日15:35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技术人员在大修现场研究技术改造方案

靖远二电“2×200MW汽轮发电机组提升铭牌出力”成果鉴定会

从青藏高原发源、一路奔腾不息的黄河,千百年来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地处黄河之滨的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远二电”),秉承母亲河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通过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全国火力发电机组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在西部戈壁腹地竖起了技术创新的丰碑。

靖远二电是国投集团最早投资的成员企业之一,公司总部座落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境内,是西北最大的中外合资火力发电企业。自1995年成立以来,靖远二电历经15年的成长磨砺,深入践行了国投集团“三为”宗旨,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新”文化。在“日新”文化的领动和感召下,从1996年第一台机组投产至今,靖远二电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厚积薄发、乘势而为,通过技术提升与创新,在这个曾经一毛不拔、“风吹石头跑”的地方,使得四台300兆瓦机组新增容量120兆瓦,使企业成长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火力发电企业。

要解密靖远二电技术创新的路径,首先要从文化“寻根”。

一、文化铸魂,领动技术创新

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日新”文化,则是主导靖远二电技术创新的灵魂所在。

在企业发展的征程中,“日新”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她对靖远二电的技术创新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靖远二电独立运营时的2002年,沿着历史的足迹,寻找靖远二电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的渐进过程。

独立运营之初,靖远二电面临的是一个地处西部茫茫戈壁滩、拥有近一千名员工、刚从国有体制脱离出来的发电企业。当时摆在靖远二电面前的困境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刚刚接收的940多名国有企业员工,对于突然“降临”的“合资”身份,显得无所适从,思想状态不稳;二是公司内部管理还未理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头绪纷乱;三是电力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极大挑战;四是中外股东方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公司必须迅速摆脱困境,寻找属于自己的新“路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情况下,靖远二电坚持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力求从传统的电力企业经营模式中开辟出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进而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于是制定了“实现国际水平、国内一流发电企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管理卓越的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愿景,并通过坚持不懈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向前迈进。可以认为,正是这些前瞻的发展规划催生了“日新”文化的萌芽。

在凝聚共识、理清思路之后,靖远二电人先后成功施行先进的管理方法二十余项。这些管理方法从思想、生产、经营、管理、后勤等各个方面改变了靖远二电,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高收益、高安全性、低资源消耗、低成本、低风险”的先进合资发电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靖远二电人进一步认识到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最终固化在每个员工的思想深处,形成了“日新文化”的基石。

2004年,靖远二电对逐步成熟的“日新”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提升到了理论体系的高度后重新运用到公司管理当中,使日新文化在公司实现了“落地”和“生根”。

“日新”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中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持续改进;二是不断创新。日新文化中“要做就做最好,凡事力争一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共性追求,已经渗透到了靖远二电的每项工作,辐射到了每个角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成了靖远二电人的自主行为。日新文化,于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了企业员工队伍精神动力的源泉,也铸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可以说,靖远二电之所以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创新,并开创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增容的先河,正是“日新”文化主导的结果。

(责任编辑:财经实习、刘阳)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