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煤矿数字化综采工作面
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
二、科技创新促发展
回顾这十年,国投新集的数字化道路包含了太多的艰难、困惑和成功后的欣喜。
一项创新之举绝不是突发奇想式的信手捏来。在国内众多同行中,国投新集面临的是在两淮地区极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开采,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煤炭市场形势,并承担着央企所必须承担的巨大社会责任和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走数字化道路就是国投新集在现有情况下克服自身各种困难并实现不断发展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和利器。
早在2002年,国投新集就把信息化和管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国投新集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变化,对员工来说,用计算机代替了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并增加了员工了解外部世界和彼此间交流的机会。对企业而言,增强了职工了解市场的能力以至更好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有效提升效率效益;大幅度减少管理人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十年的努力,国投新集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涵盖了物资、运销、计划、生产、设备、成本、财务、人力、安全、协作信息平台等十个模块,成功运用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干部考勤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CBS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方位融合,国投新集管理水平总体实现质的飞跃,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最前沿。
以2002年为例,通过数字化管理的运用,国投新集各级管理人员就精减了45%,管理人员的比例由全员的13.6%降低到全员的5.9%。由于国投新集实现了生产、经营、安全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加速了资金周转,各项费用支出大幅度降低。其中:每年降低材料采购成本5%,就可节约资金600多万元;库存积压下降10%左右,每年库存占用资金减少500多万元;材料消耗成本降低5%,每年可节约资金600多万元;提高设备利用率5%—15%,每年可节约资金800万元。国投新集通过多年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生产经营指标逐年递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股东方的投资收益得到了较好的回报,企业自身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两对矿井成标杆
在高温、高湿、高瓦斯恶劣井工条件下建成的被中央媒体誉为“我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的刘庄煤矿于2006年建成投产。该矿井通过中央传输控制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矿井供电、提升、通风、排水、运输、采煤工作面、选煤厂监控等24类60余个生产子系统的远程监控,做到了地面主要生产车间及井下机电硐室无人值守,所有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控制均在调度监控中心完成,实现全矿井的集中控制,成为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样板。2012年,被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正式命名为“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的口孜东矿,每一个系统环节都是按照国际自动化理念进行设计与建设定位,形成了以系统“一键式”启停、机械化快速掘进线、“掘、锚、架、注”高强复合支护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现代化矿井,实现了我国矿井与世界矿井自动化先进水平的技术接轨,国投新集管控一体化进程水平大幅提升,再次展现了国投新集的自动化、信息化最新水平。
十年,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短暂的,国投新集的数字化十年对中国煤矿这一传统行业来说又是难能可贵和不容忽视的。面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敢为天下先”的国投新集人不会停止探求的脚步。而今,国投新集在“立足煤炭、发展电力,延伸煤制气”的新一轮开发建设中,国投新集人正着手实现新的创举,迈向更高的巅峰。国投新集将在新区矿井和新行业领域引入数字化管理新模式,不断加强对老矿井的数字化改造力度,继续以世界一流企业为标杆,致力于实现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数字化、自动化先进水平的宏伟目标,让国投新集这面数字化煤矿的旗帜在中国煤炭行业里更加光鲜夺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