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四川人自己修的大桥
泸州长江大桥是四川人民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座长江公路大桥,上世纪70年代由四川省交通部门直接负责施工,当时是长江上最长的公路大桥。这座大桥于1977年10月5日开工,1982年10月1日竣工通车。
泸州长江大桥位于泸州市南部的兰田坝与小关门之间,连接川滇公路。该桥全长 1, 252.5米,全桥13孔;主桥720米,共计5孔;引桥532.5米,共计8孔。全桥由预应力混凝土T 型刚构和 40 米挂梁组成。两岸引道与支线长达 7,150米,符合三级公路标准,为沥青路面。
作用
至今仍是交通大动脉
泸州长江大桥的建成,促进了泸天化、赤天化两大化工企业的稳步发展,推动了茜草工业园的形成,同时也加快了泸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是泸州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20世纪至本世纪初期,泸州交通路网中的这座“咽喉”大桥,一直是泸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泸州市公路局局长张永建介绍,这座大桥一直是进出泸州主城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泸州各种物资与外界互通的主动脉。“从大桥建成到20世纪末期,泸州乃至整个大四川的所有人,只要说起泸州长江大桥,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时至今日,泸州长江大桥依然是连接321国道和泸州主城区的大动脉,也是连接纳溪区、合江县、叙永县乃至贵州、云南以及重庆部分区县的重要通道。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