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编制情结折射三种心态:求稳 为官 混日子--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新闻

年轻人编制情结折射三种心态:求稳 为官 混日子

2012年11月27日13:2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我为编制搏”折射三种心态

  ——“要事业,还是要编制”话题系列调研(二)

  编者按:今年以来,有关“事业编制”的新闻话题屡屡见诸报端。2月,江苏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城管队员从事沿街巡查工作的消息得到确认;10月,哈尔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有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哥考的不是环卫工,考的是事业编制”。有网友甚至将2013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热”与编制一起热议。

  20年前,大批体制内人士扔掉“铁饭碗”,奔向商海劈波斩浪,形成波澜壮阔的“下海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就一番事业,并被年轻人奉为偶像。在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却将争取体制内就业,守着编制过安稳日子作为现实选择。

  要事业,还是要编制?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究竟折射什么样的社会心态?编制的光环究竟有多耀眼?事业单位改革能否淡化和消除“编制情结”?我们究竟应树立怎样的事业观?新华网记者近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探讨。

  近日,有这样两则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是刚刚结束的2013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达到破记录的150万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岗位达到9470:1。二是本月初,在哈尔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事业单位编制环卫工中,457个招聘岗位引来了11539名报名者,其中还有29名硕士生。

  年轻人“削尖脑袋”谋求一个编制,折射出什么样的心态?近日,新华网记者邀请专家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求稳”心态:“小富”能否“即安”?

  【案例】原本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刘武2010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某市的一名城管队员,尽管收入锐减,但他依然乐此不彼、信心满满。

  “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几乎不怎么用脑就可以应对,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出去巡逻几圈,再也不用冥思苦想写方案,低三下四谈广告。”刘武认为,进了公务员队伍,就意味着一辈子不用再为工作操心了,老了也有保障,在企业工作目前看来收入是高点,但终归是不稳定的。

  【解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分析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下年轻人重“铁饭碗”轻“创业”的“计划经济心态”,或者说是“他人导向”心态。

  “这和我2000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相比,在‘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选择上,当下年轻人有某种程度的退步。”夏学銮说,当下年轻人的编制情节不但源于害怕竞争,渴望寻求一个无后顾之忧的避风港,还源于依赖思想和小富即安心理,这和家庭教育和整体的社会惰性有关。

  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显失公平、保障乏力情况,目前我国城镇劳动力社会保障覆盖率还很低下,再加上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体制外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年轻人对发展空间以及未来保障的预期也开始下降。体制内的种种好处自然对年轻人就业具有极大诱惑力。

  夏学銮建议,年轻人还是要以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为重。事业是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长期因素。要编制可能是制约个人发展的桎梏,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为官”心态:学而优则仕?

  【案例】已经连续两年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败北的大学生村官王昭胜仍然参加了2013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在王昭胜看来,“考公务员是这几年的头等大事”。

  王昭胜是山东菏泽一个小村庄走出来的大学生。2005年考上大学时,对他们家人来说,王昭胜完成“鲤鱼跳龙门”的一跃,就意味着这一家子都有了光宗耀祖的资本,将来能当个“国家干部”就更是全家无上的荣光。

  在上大学时,家人就总是提醒王昭胜,将来一定要去“吃公家饭”,起初他不以为然,参加工作这两年,他愈发感觉体制内就业是个不错的选择,“稳定,收入也不错,而且进入体制内后别人都会高看一眼,连相亲都增加了优势。”

  【解析】“大量的人才涌向体制内,如果是出于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因为进了体制内就能获得种种他人无法比拟的‘好处’,就值得人们深思。”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当了官就是光宗耀祖,而且中国当前是一个熟人社会,一旦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找熟人帮忙,当官掌控资源,就显示出其优越性来了。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官本位”思想本身就是对社会创新、结构优化演变的一种体制性抑制,优秀人才进入体制内以后,由于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的不健全,其创新能力必然受到抑制。“‘学而优’者如果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会更容易出成绩。如果都选择进入仕途,明显不利于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会弱化社会创富能力。”

  “混日子”心态:“混”出一个啥样的未来?

  【案例】网友“牛心似箭”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发帖说:“我所工作的事业单位,许多人以‘工作不多,挣钱不少’为傲。换个角度说,就是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职务只上不下,报酬只升不降。我身边很多人羡慕我,也就在于这一点。‘混日子’就像‘懒羊羊’在草料充足的地方只会‘越吃越胖,越胖越懒’。”

  【解析】某机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受调查者认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严重”。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担忧,网友“欣喜”说:“如果混日子、保守成为一个社会未来精英群体的集体心态时,只会使这个社会失去创新与进步的动力,老态龙钟,没有活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介绍说,目前中央正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想赶在改革真正来临前,搭上最后一班车,享受“老办法”“老待遇”。但是,未来中国必然会沿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已是当下社会共识。年轻人如果抱着在体制内“混”的心态,一味追求所谓的稳定与安逸,不但抑制了自身潜能,而且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记者 姜春媛 陈元 韩元俊)

(责任编辑:财经实习王鑫、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