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商业版图:形成3条产业链 欲食5千亿市场【5】--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北斗商业版图:形成3条产业链 欲食5千亿市场【5】

2013年01月08日08:48        手机看新闻

  从2002年起,北斗星通就开始着力研发北斗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保障系统(又称“船联网”),先后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进行研发。

  2006年9月,北斗星通与农业部南海渔政渔港管理局签订第一个合同,为在南海作业的首批700条船安装设备,到目前为止已有约3万条船安装了相关设备。周儒欣介绍:“比如说在我们这儿就可以看到所有的渔船在什么地方,渔民们使用北斗通信往来。”

  2012年8月,北斗星通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启动了“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工程”项目,即在密云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32个监测点,应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示范。

  未来,北斗星通还将继续开发车联网等广泛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新产品。

  多年专注卫星导航产业的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45.SZ)对2013年的市场前景也充满信心。该公司不仅将为北京市1.2万辆出租车加装北斗导航设备,其提供的北斗导航手持设备也将在2013年4月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中大展身手。

  此外,中国已全面启动北斗芯片和终端的研制工作,并启动北斗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包括交通运输部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中国气象局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等。

  由于导航系统对国防和民用产业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促进北斗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北斗导航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

  根据科技部近日印发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

  这意味着国家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可以预见,随着北斗系统的试运行,原有GPS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介入,一场激烈的竞争将在下游研发和应用领域展开,未来大规模的应用也即将到来。

北斗商业版图:形成三条产业链欲食5千亿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总指挥李长江 本刊记者 肖翊 摄

  5000亿展望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还处于较为幼稚阶段,加之北斗建设尚未完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与困境。

  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安排了专项资金、专题项目,希望以示范为主,带动、牵引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

  然而,同支持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一样,目前中央与地方相关部门对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政策扶持都存在“撒胡椒面”的做法。按照相关主管部门人士的说法,因为新兴产业往往需要在摸索中前行,作为主管部门也很难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因而也就只能是广撒网。

  在北斗诞生之前,中国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主要是从GPS应用开始,由一批小公司自发地、盲目地投入,很长时间内进入不到主流产业体系。由于没有国家的大资金投入,发展过程中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长期没有纳入国家的整体规划。尽管目前从事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相关公司超过6800家,从业人员数量约为15万~20万人,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但整个产业仍呈现“小、散、乱”局面。

  华力创通常务副总经理王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导航芯片价格偏高。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商用,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破解之法并不难觅。“通过继续扩大芯片产量,在芯片上集成更多功能,让用户数量达到更大规模,芯片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中国卫星导航与定位协会方面认为,只有通过大额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国家级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壁垒,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大环境,才能培养促进数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的产业的形成发展。

  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带来转机。

  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2012年卫星导航产业已经超过1200亿元,将来中国该产业会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北斗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也认为,未来两年内,中国将迎来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的高潮。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