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
借慈善炒作太过明显
为昭示环保,全家改名;为倡导节油,怒砸奔驰;好人牌空气,加上此次新推的好人牌凉茶,内地慈善富豪陈光标以其一贯的夸张高调作风,卖起了凉茶,又一次吸引公众眼球,又激起一阵搞笑陈光标的狂欢。
笔者第一次看见标哥式慈善,还颇觉新奇,但随着其不断翻新的花样,越来越对其失去了热情与关注。陈光标式的慈善折射了当下中国慈善事业的困境。
其一,低调做人、低调慈善依然是多数国人心目中最推崇的信条。而陈光标一次次要受捐人与其或举钱合影、或上台唱歌,已经将慈善作为一种炒作的手段,自然与人们心目中的慈善家格格不入。
其次,虽然卖一罐凉茶将捐出两毛钱,但是卖凉茶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商业行为。大冬天推出凉茶,时机明显不对,而前不久刚刚推出了“好人空气”,还不见成效,就急匆匆卖起了凉茶,其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既不符合商业基本原则,其借慈善炒作的痕迹也太过明显。
其三,正如网友所说,陈光标三个字就是品牌,然而他捐出的真金白银,与他所倡导的慈善理念不成正比,反而随着一次次的标新立异而日渐稀薄,陈光标如此不珍惜慈善与自身品牌,令人恨不得对其大喝一声:标哥啊,请你慢些走稳些走……
为什么每次陈光标推出产品都能吸引关注?因为国内热心慈善的富豪太少太少,才不得不由其来表演慈善的主张。而当一个人外在的“标签”或内在的诉求过多时,会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陈光标愈来愈成为一个话题人物,其实也是与真正的慈善本义渐行渐远。“搞笑”陈光标的背后,其实是公共慈善事业的悲凉与慈善家的荒芜,这才是当下最值得反思与警醒之处。 斯涵涵
商业与慈善不能混谈
标哥的慈善向来离不开群众的眼球、媒体的聚焦。不管怎么说,反正声势是造足了,也自然省了庞大的广告费用,提升了品牌价值。做慈善想留名,得世人赞扬没有错,但和商业联在一起,就有“立牌坊”的嫌疑了。卖产品就卖产品,搞慈善就搞慈善,不能混为一谈,诸如“卖一瓶捐两毛”一类的宣言,更像是营销噱头,而不是慈善事业。
虽说标哥声明不打广告,但此新闻的爆红和媒体的关注就是无形的广告。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瓶王老吉凉茶3.5元,一瓶陈光标好人凉茶3.9元,王老吉还要大把花钱去打广告,而标哥连广告费用都省了,这样算来,捐了两毛也比王老吉更有赚头啊。更何况,既然是消费者花钱,为何要注明“陈光标好人”呢?标哥这笔账算得精明,用别人的枪戳别人的马,既得了名,又得了利。
当慈善一次次成为精心的炒作,当慈善家把自己打造成媒体人物来做生意时,公益也就变了味。如果陈光标真想做慈善,想做好人,不用自我标榜“陈光标好人”,只要把凉茶除去成本,都捐给慈善事业就行了,自有人岁岁铭记,代代传说。要知道,想要做慈善,就要尊重慈善的本义,一颗胸怀利益的心是做不好慈善的,正所谓“善欲人见,不是大善”,贪图一个善的名都不是真善,更何况还贪着利?
卖一瓶捐两毛,在很多人手里不算什么,但积少成多,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也是一笔“大钱”,那么既然标哥做出了承诺,就应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相关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卖了多少、什么时候捐、捐了多少等都有责任公布天下,以示诚信。
慈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沦为富人们的玩物。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公众心里关于“好人”的定位都不会轻易改变,它不只需要财力和信用,更需要面对正经历苦难的人们时愿意伸出援手的真挚情感,一颗真正属于慈善的爱心。
-三言两语
●陈光标好人牌凉茶我会买!陈光标能否也关注一下流浪动物的慈善事业?它们生存艰难,哪怕为它们说说话,尽一点点力。
——刘贝
●如果好喝就买,不好喝就不买。
——庞齐
●刚喝了他的“好人牌”暖茶,又来凉茶啦?
——于藏
●支持公益!我会买。——李拉拉
●卖得贵啊标哥!只捐两毛太少了吧!
——管家同
●此产品可以买回去珍藏,因为生命期不会超过三个月。
——孙将
●人民的好榜样。也可说是国家的脊梁。
——都三达
●强烈支持标哥的好人牌凉茶,标哥求真务实地为慈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钱楼非
●话说陈光标一会儿卖什么好人牌空气,一会儿卖好人牌凉茶,一天到晚闹,中国企业家怎么会有这种人?
——荆路猛
●佩服他的精神和勇气。在欧美国家,许多大企业家都是著名慈善家,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乔光迎
●商业炒作巨头。你们知道在他背后有一个商业炒作团队吗?
——杨扬
●凉茶最暴利,声势造得如此之大,好人牌打得如此之响,精明的生意人。
——陈思
●好人牌凉茶,让好人心凉。
——齐昆恳
●昨天,在京华城一楼大厅里的一个柜台前围着不少人,原来“好人牌”茶在扬州开卖,上面印满了“做好人、长好心、做好事”、“早睡一小时、节约一度电”等公益广告。买了一箱。
——李飞飞
(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