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产品涨价卷土重来--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警惕农产品涨价卷土重来

2013年01月12日13:59    来源:金融时报    手机看新闻

  12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特别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在0.8%的CPI环比总涨幅中,近60%来自菜价上涨的影响。

  从去年12月以来,全国许多地区遭遇了极端严寒天气,不论是菜价还是肉类价格均出现了持续上涨。业界人士分析,随着春节临近,食品即将进入需求高峰期,涨价趋势还将延续。虽然目前农产品涨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但是去年底的翘尾因素却很可能会使年初的CPI重新走高,给今年带来通胀预期。在长期成本推动型以及短期涨价因素共存的条件下,今年在宏观调控方面,应对通胀压力不可掉以轻心。

  商务部预报显示,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7.1%,已连续10周上涨。在肉类产品中,处于周期性低点的猪肉也开始了涨价趋势。从去年11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明显反弹,涨幅逐渐扩大,生猪价格也普遍回升。

  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既是因为全国各地出现了低温降雪的极寒天气,拉动了食品的短期需求,又源于我国主要城市的食品自给率较低,需要从主产区进行大规模异地调配。随着人工和汽油不断涨价,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持续增加,已成为构成食品价格的主要成本之一。此外,许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批发商—运输—零售商”等诸多流通环节,产销链条过长、层层加价造成了终端消费价格提高。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更让菜价“坐上了直升机”。据了解,许多地区的超市和菜市场“进场费”仍然较高,导致蔬菜进场前后价格相差较大。比如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早市,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后直接卖出,胡萝卜目前只卖到1元一斤,但在超市内,同样的品种却要卖到2.5元一斤。

  长远来看,资源价格、人工成本的上升趋势,构成了我国农产品涨价的成本驱动。短期看,发达经济体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推高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从而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另外今年国内的信贷环境可能较为宽松,以及新的投资潮的到来,都有可能导致通胀卷土重来。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许多蔬菜近期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始终保持着总体稳定。在去年底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介绍,2004年至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9年累计增产3177亿斤。在我国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形势下,粮食生产交出的这一答卷来之不易,为宏观调控和应对通胀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升级也会带来需求量上升。因此,我国的粮食供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近两年,食品价格已经成为CPI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测算,在整个CPI构成中,食品价格约占1/3比重。由于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属于“小农经济”、“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仍未彻底改变,农产品供应极易受到短期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单户经营的农户难以与大市场进行对接,对市场变化难以进行准确预判,无法及时调整种养殖结构。因而农产品供需的波动性较大,导致食品价格往往急涨急落、大起大落。虽然目前CPI仍处于低位运行,但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隐现的通胀魅影应当引起重视。

  据悉,由于气象部门预测,南方地区还有可能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一些省份已经启动了应急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机制。为控制部分地区菜价过快上涨,商务部已要求各地加强蔬菜等地方储备商品管理,适时投放储备商品,做好“南菜北运”和反季节蔬菜供应。专家建议,平抑菜价波动的治本之策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同时健全和完善价格监测和发布制度,增强农民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记者李文龙

(来源:金融时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