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开展了农民工工资一卡通试点工作,实施了农民工工资周转金制度,但年末岁初,宁夏农民工清欠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宁夏农民工工资清欠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自治区农民工工资清欠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3期《农民工工资清欠督办函》,共有群体性讨薪案件46件,涉及金额1.13亿元,其中建筑施工领域44件,涉及金额1.04亿元,案件占总数的95.6%,金额占总数的92%。
宁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灾区”依然是建筑施工领域。《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工程不能层层转包,但在宁夏建筑行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小的建筑企业或包工头挂靠在有资质、大的包工建设单位,大的包工单位再转包给自己的子公司,这样巧妙规避了国家的政策,但带来的后果是上亿元的资金不能顺利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形形色色的“包工头”成了欠薪的罪魁祸首
去年12月13日,银川市发生了一起农民工讨薪事件,30多名农民工用钢管将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BRT车道封堵。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分局会同劳动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发现,农民工给宁夏康力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康力会所工地打工,该项目由宁夏康力集团非法发包给“包工头”马某,拖欠农民工工资22.6万元。最后在劳动部门的介入下,这一群体讨薪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宁夏农民工工资清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通报这一事件时分析,造成建筑施工领域拖欠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该领域挂靠资质、非法分包和层层转包普遍存在,为欠薪埋下了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建筑市场每年约有3000多个工程开工,有大量的非法包工企业大肆承揽施工,数十万农民工主要以“口头协议”与用工方确定劳动关系,各种隐患由此滋生。
据了解,建筑施工领域发放给农民工的工资,一般要过“四手”。第一手是项目总承包企业转给建设单位,第二手是建设单位转给分包的施工企业,第三手是分包的施工企业转给层层转包的“包工头”,第四手是“包工头”发放给农民工。只要这“四手”中任何一手出了问题,农民工的工资不是被拖欠就是被挪用,甚至被“黑手”全部卷走,无从讨要。
更令记者惊讶的是,这“四手”全凭当事人双方自觉履行,没有任何第三方监管。正因为如此,最薄弱的一环——“包工头”向农民工支付工资环节频频生出大问题,形形色色的“包工头”成了欠薪的罪魁祸首。
层层转包之下,被挂靠单位成了农民工讨薪的重灾区
在近期的宁夏专项清欠行动中,自治区农民工工资清欠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发现,有关宁夏建工集团的投诉数量和金额最多。截至目前,全区投诉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金额约为2.5亿元,仅建工集团一家就占了投诉金额的36.6%,达9151万元。
记者看到,今年以来,宁夏建工集团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投诉的工程有24个项目。
记者还发现,这些项目的施工单位并非一两家公司,而是由“建工集团八分公司”、“建工集团一公司十三分公司”、“建工集团五公司十八分公司”、“建工集团二公司电力分公司”、“建工集团长龙分公司”、“建工集团华威分公司”等公司组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宁夏建工集团挂靠施工的公司多达百余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今年20多起拖欠案件发生。”自治区农民工工资清欠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事态如此严峻,与“挂靠资质”和“层层转包”密不可分。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所谓“挂靠资质”就是无资质或低资质施工单位利用有资质或高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承接工程,并向被挂靠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这是一种由双方私下约定且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当前,许多项目工程被肢解分包,甚至层层转包,需要一些施工单位来承接,而大量无资质的企业正是瞅准了这一商机,利用各种手段挂靠到有资质或资质更高的企业,从而获得项目施工资格,这一违法现象不但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被挂靠企业坐等收取管理费,而不重视监管,造成了市场混乱和欠薪连锁反应。本报记者申东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