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是否达标,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车,二是油。金银岛分析师董丽珠解析,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光有高标准的车,没有高标准的油,不仅达不到排放标准,汽车本身也会受到伤害。但是光有高标准的油,车不灵,更是一种浪费。
董丽珠:汽车尾气排放不单单是是油品质量问题造成的,还有一些汽车不符合要求,它的排放量在含硫量方面可能有一些欠缺,没有达到要求。
如今看来,要把北京的标准推广到全国,实现全国皆“五”,难度颇大。记者致电多家汽车厂商和4S店,几乎所有厂商对“国V”讳莫如深,以各种理由拒绝采访。青岛汽车网总编刘澎说,厂商迫于成本压力,这个反应属于意料之中。
刘澎:企业目前的压力确实比较大。毕竟企业要应对的麻烦事不少,自身在技术、市场方面都要做一些策略调整,积极性不是那么强,是在意料之中。如果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益,可能就会碰到一些阻力。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大约为1.23亿辆,其中大部分机动车是符合国3以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与此同时,机动车报废已经取消了年限的限制,也制约了机动车淘汰的步伐。卓创资讯分析师王能坦言,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方仍是国3标准的汽油,想让全国都用上国5的油,以现在的速度10年时间也不算多。
王能:我国的地方炼厂比较多,尤其是山东。地方炼厂和主营炼厂缺乏资金、缺乏技术,更重要的是缺乏油源,地方炼厂进行油品升级要比主营炼厂难度更大。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很重要,如果地方政府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以及政策督导,也会使油品升级的步伐缓慢。
刘澎以为,国五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他提醒汽车企业,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行一步,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策略。
刘澎:如果有一些企业能够把这件事想明白,能够首先站出来主动支持、配合,甚至可以有更好的体现,应该也会有市场的机遇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