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人:2013年将全面推进财政发展改革【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谢旭人:2013年将全面推进财政发展改革【2】

2013年02月06日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二、2013年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都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对更好发挥财税政策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一)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

  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10年,我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突破,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持续调整,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开放,将有力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些都将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各种挑战不能低估。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仍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真正走出危机仍需时日,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状态还将延续,这些将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从国内挑战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消化过剩产能和稳定就业之间存在两难选择,等等。

  从财政看,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收入方面,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企业利润下降,结合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一些收入。财政收入增长将会较低。支出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水利等支出需求较大,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同时,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面临困难相互叠加,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相互影响,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二)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13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201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水利的投入。促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林业补贴政策。要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制衡,提高预算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聂丛笑、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