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产学研结合“卡脖子”难题--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破解农村产学研结合“卡脖子”难题

2013年02月22日07: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现在看来,陈洪强的政策嗅觉的确很“灵敏”。

  在江苏省科技厅工作了10多年,从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聚焦三农问题时,这位农村处处长就开始在这个领域“发力”,提起每一个有关农业科技的文件都如数家珍。近日,记者随科技部一行到江苏省采访,问及2013年一号文件会有哪些新点子,这个“老政策”不假思索道:“社会化服务。”

  陈洪强的“敏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自然是对以往相关政策的把握,另一方面,科技部在江苏省已经试行了将近5年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这种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探索,让他看到了“农民真正用科技武装起来的曙光”。

  走进江苏省姜堰市的科技超市,农药、肥料、种子映入眼帘,超市的农民学堂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袁希汉刚结束课程,与农户们围坐在一起。

  这时,当地农民段巧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她手里拎着一棵番茄苗,根儿上一片斑黄色叶子清晰可见。“线虫病!”袁希汉接过番茄苗就下了诊断。

  段巧红松了一口气,“来年的收成又有把握了”。她告诉记者,在农村科技超市没开之前,他们家经常“连本带利”的赔,原因就是苗生病了,却不知道去问谁。

  话说回来,在2011年之前,姜堰市农村科技超市还没“开张”前,也有科技特派员和支农专家,但段巧红却经常“找不到人”,用她的话说,“专家又不来我家门口,我去哪里找?”

  这意味着,有了“超市”,就相当于专家们有了固定的“点”。

  更为重要的是,“超市”还稳住了专家的“心”。陈洪强向记者透露,在此之前,所谓的科技特派员或是支农专家的确有不少,但是,“不少人连出高校、院所的门都不愿意,更不要说和农民接触”,说白了,他们没有做这件事的动力和积极性。

  而这一直是农村科技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卡脖子”难题。

  那时,政府在这上面投入“不少钱”,但实际效果用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奇的话来说就是“出力不讨好”——专家下不去,农民没科技,农产品要么滞销,要么供不应求。

  事实上,在学界的理论中,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也始终存在矛盾:完全的政府调控容易导致政府大包大揽,造成效率低下;而完全的市场调控,由于资本的趋利属性,会导致资本过度向城市集中,使得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吃亏的总是农民,还有农村、农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罗知之、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