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质量问题频发 发展遭遇本土化阵痛--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可口可乐质量问题频发 发展遭遇本土化阵痛

2013年02月25日14:5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上海2013年2月22日电(记者 王若宇 董志雯) 据国家质检总局最近抽检信息显示,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下简称“可口可乐公司”)进口自美国的浓缩果蔬汁,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柠檬酸而被销毁。这类产品的生产商标注为GNT INTERNATIONAL B.V.,另一批由可口可乐台湾生产的爽健美茶因未提供所需证书被退货。

21日,可口可乐公司回应称,此次所涉及的两项产品均为公司用于产品研发的实验样品,不涉及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销售的任何饮料产品。

可口可乐公司表示,进口自美国的5公斤浓缩蔬果汁样品,在海关申报时因商品标签名称不准确,随即由供应商申请就地销毁并重新发货,进口自台湾的2箱爽健美茶均为合格产品,但因报关文件不符合要求被退回。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可口可乐不“可乐”

近年来,可口可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12年就发生3起。2012年4月,可口可乐山西公司有员工爆料称,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的可乐产品中;5月,可口可乐珠海公司从韩国进口的115.2吨砂糖因菌落总数超标被退货;6月,可口可乐公司一直添加的焦糖色素中被发现含有致癌物质4-甲基咪唑。

诞生于1886年的可口可乐,发展百余年来在全球拥有了数亿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如今,这个“不倒”品牌却问题频出。近两年,接连曝出“焦糖色致癌风波”、“杀菌剂风波”、“美汁源中毒致死事件”、“零度可乐原液被指防腐剂超标”、“雪碧汞中毒事件”等事故。

碳酸饮料增长受阻 发展遭遇本土化阵痛

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碳酸饮料公司在过去几年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根据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早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两家公司的全球业绩同比下滑,均表现不佳。

去年底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2012年我国饮料行业一至三季度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凉茶、果汁、功能饮料分别占据了我国饮料业25.7%、21.9%、16.4%、7.2%、22.2%和6.6%的销量份额。

从统计局这个比例可见,碳酸饮料已落后于饮用水25.7%以及果汁品类22.2%。而在2000年巅峰时期,碳酸饮料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曾达到36%。

在业内看来,诸如可口可乐公司频发的“事故”背后也是碳酸饮料公司面临众多挑战之一。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目前影响碳酸饮料在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不买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更倾向于选用果汁、凉茶、茶饮料等代替含有较高糖分和咖啡因成分的碳酸饮料。

“此外,可口可乐在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和健康理念的产品上,不如一些本土公司。这也是可口可乐本土化遭遇的阵痛。”食品行业研究员、财经评论员余荩向记者坦言,“在面临康师傅、娃哈哈等本土企业的强势崛起中,可口可乐公司近年仅在果汁类饮料有一些较大动作,并无其他亮眼的创新之举。”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地区共有20个饮料品类,其中碳酸饮料有4种,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乐,而剩下的16类都是非碳酸饮料。

2004年,可口可乐将美汁源果粒橙产品引入中国市场;2008年,可口可乐希望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被中国商务部否决;2009年可口可乐又陆续在“美汁源”的平台下推出了C粒柠檬、爽粒葡萄等果汁饮料产品。2012年,可口可乐公司还曾宣布,将在2012年至2017年之间在中国投资70亿元美元。

从市场影响力来看,除了果粒橙系列,可口可乐公司很难拿出强有力的产品。而很多本土企业却在选择布局更多的细分饮料品种。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分别推出了冰糖雪梨、蜂蜜柚子等受本土欢迎的饮品,而可口可乐公司由于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够了解,一直很难推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细分产品。

余荩告诉记者,在茶饮料的市场竞争中,可口可乐公司也同样遭遇挫折。2008年可口可乐与雀巢联手增设子品牌“原叶茶”,推出原叶绿茶系列,希望专攻中国主流茶饮料市场。但合作在不久后终止,可口可乐公司错失了茶饮料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发展很快的功能饮料与健康型饮料上,另一位业内营销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做得最好的要数几家凉茶品牌,参与者不少为药企巨头,但可口可乐公司在这个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责任编辑:彭亮、刘然)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