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挤我 昨日铁道部门前来了不少拍照的人
“走你” 几个中央财大的女生俏皮留影。
舍不得 88岁“老铁道”坐轮椅来道别。
火车迷 人在外地读书,用照片替代也要合个影。
将被撤销的铁道部成热门景点,前来拍照留念的人络绎不绝
昨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南侧的铁道部门前很热闹。自前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这里又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游客前来留影,其中还有不少铁路系统的职工。
“我想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瞬间。”家住距离铁道部不远处小区的杨大爷昨日下午2时许一直在铁道部门前拍摄和记录,“我是铁路系统的老职工,在铁路系统工作了30多年,已经退休了,前两天在媒体上看到铁道部要撤销的消息,今天特地来拍照片,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对这个单位很有感情。”杨大爷说着说着眼圈有些发红,“说不定再过两天这块牌子就要被摘下来了,想再拍个照片都没有了。”
市民坐两小时公交
只为来拍一分钟照
从前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公布后,铁道部门口就有不少北京市民、外地游客前来拍照。杨大爷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四局工作,铁路四局2000年前曾隶属铁道部。
“我们参与了国内很多铁路线的建设,很多同志都和我一样,尤其是一些在边远地方铁路系统工作的老同志都是这样,他们更加舍不得。”
“我等了快10分钟才拍到这张照片。”从北京西北部西苑赶来的邓阿姨告诉本报记者,“12点多吃了午饭我就和约好的亲戚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的。”她说,自己在医院工作,家中也无人在铁路部门工作,是看到报纸的新闻报道赶来的。拍照时间前后仅不到一分钟,邓阿姨又要和亲戚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回家,“虽然很远,但很有纪念意义。”
铁杆火车迷
人没来相要到
本报记者昨日看到,由于前来铁道部门前合影留念的人络绎不绝,门口甚至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在有“铁道部”三个大字的门牌下,合影的人群一度排起了几米长队,人们很有默契地迅速上前合影,然后快速退回,把位置让出来。
来自首都经贸大学大一的甄宇昕和张元帅克也来到铁道部合照。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们还带来了一台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高中同学张博威和冯羿鸣的照片。
两人告诉记者,他们从高中时期起就是铁杆的火车迷,尤其是现在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张博威更是铁杆中的铁杆,每次高铁开通新线路,他都会抢坐首班车。
这一次,因为张博威和冯羿鸣都在外地求学,不能回到北京在铁道部门口拍照留念,因此特意交代甄宇昕和张元帅克拿着自己的照片与最后的铁道部合影。
“老铁路”来道别
心中五味杂陈
在铁路系统工作了29年的郑先生是铁三局的老职工,2002年就退休了,今天特意赶到拍照留念。“我是老铁路。”他很大声地对记者说。
郑先生1973年从北大荒回京后,先后参与了北京丰台到沙城丰沙线、沈丹线以及北京郊区县铁路线路建设。“现在心里酸甜苦辣什么感受都有。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至少我自己在铁路战线上给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走南闯北,也有自己的收获。”
老先生说:“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希望改革对老百姓生活越改越好,别的不求。”
对于铁道部曾经深陷的各类争论,郑先生说:“不管是谁,人生每一步都会遇到挫折,铁道部也是一样。人的前进都是要摔跟头的,铁道部也会有问题,这是正常的,不要问题出来后,都把责任归到铁道部,这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看到总体的目标,能够向前发展,能够变好就行了。”
来自山东的纪实摄影爱好者赵明国也是专程赶过来。他说,这是个值得记录的历史时刻,我要用相机记录下这段历史。“看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让我很有激情来创作。”
我觉得(来此留影)比较有纪念意义。铁道部的存在有存在的道理,现在撤并也有合理的理由。作为铁路职工,不管改成什么部,我们都还是在为国家作贡献……我们也没有抱着铁饭碗不撒手的想法……整个社会都在变革发展,并不是只有铁道部在变化。
——一铁道部职工
文/本报特派北京记者赵琳琳、李颖 图/记者顾展旭、庄小龙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