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如何确保不“被增”?--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收入倍增如何确保不“被增”?

张展鹏 桑彤

2013年03月20日10:4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17日电(记者乌梦达 肖春飞 潘林青)收入分配改革是网民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如何实现收入倍增,是代表委员提案议案中的焦点。他们认为,要实现收入倍增,分配改革破冰前行,必须回答几个关键性问题。

  【收入倍增 怎么检验?】按照专家解读,收入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还有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曾香桂说,农民工群体要真正享受“收入倍增”计划的成果,光是提高工资水平还不够,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享受同城待遇的社会保障体系、同城待遇的子女教育等等一系列“隐性福利”,为他们免去后顾之忧。

  在公布收入倍增计划后,公众为之雀跃,更欲知其详——收入翻番,有没有扣除价格因素。正如广州一个白领说的:“五年前我每个月挣4000元,房价8000元/平方米,现在我挣8000元,房价已经2万元/平方米了。”

  因此,只有物价、尤其是家庭支出占比最大的住房等领域价格少涨,而收入多涨,才有可能实现购买力的真正提高。

  【增长“跷跷板”如何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2010年资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在国民收入中,政府收入从14.5%上涨到18%,企业收入从17.9%增加到21.6%,而居民收入从67.6%下降到60.4%。

  在政府、企业、个人组成的收入版图中,如果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长较快,自然就会挤压个人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宏表示,要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这也意味着,需要“割肉”让利。

  因此,加大民生投入也要靠减少“三公”支出等优化支出结构实现。

  【财富出口在哪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不到3%,主要是利息、出租房屋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目标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

  近年来,与中国经济雄冠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过去几年,不少居民的现实感受是,存银行跑不过CPI,投股市更是“穿皮衣进去,穿裤衩出来”,买基金亏得肉痛,基金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无奈之下,被通胀恐惧折磨的公众,要么存银行等贬值,要么投资艺术品撞大运,更多的就选择一头扎进房地产市场了。

  改变财富无处安放的现实,创新债券、期货等金融交易品种,给民众创造新投资渠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市场操纵、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还需要减少剪刀差,比如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缩小存贷款利差,保护广大存款人的权益。

  【切蛋糕的能不能后拿?】对于很多人来说,收入涨不涨是一回事,但分配是不是公平,是更重要的一回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说,收入分配改革,首要是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例如,民众强烈要求取消各种双轨制:在讨论个人所得税时,有的人感觉自己挣得不多,税没少交,有的人却通过发放津贴的形式避税;在讨论养老问题时,有的人养老保险一分钱不少,有的人一分钱不交,却享受比别人都优厚的养老保障;在讨论工资问题时,有的人感觉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有的人却依靠优势地位赚取巨额利润……

  众所周知,要想蛋糕分公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谁切蛋糕谁后拿,要让自己利益不受损,切蛋糕的就必须把蛋糕切均等,但如果切蛋糕的人先切一块藏起来不公开,再分剩下的,难言公平。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考虑优先改掉分配制度设计不公平、分配信息不透明。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继续推进不存在阻力。”那么,各项基础制度的设计和信息的公开透明,也应该是大势所趋。(完)(参与采写记者:张展鹏 桑彤)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