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长线投资者而言,股息高低比股价升跌重要。在他们眼中,只要肯派息,就是好公司,这完全基于企业肯回馈股东的信念。事实上,确实存在部分公司可凭高息让投资者获利丰厚,成为当之无愧的“分红奶牛”。
“股息王”横空出世
近期有港股“股息王”之称的映美控股(02028.HK)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月21日,映美控股公告2012年业绩。尽管2012年净利润同比倒退27.5%,但仍不影响其慷慨派息,公司宣布派末期息0.044港元以及特别息0.173港元,连同中期息,全年共派0.262港元,以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高达29%,派息比率更是超过290%,从而博得了“股息王”之称。
该公司分红派息的意愿一直较为强烈,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公司每股派息分别为0.1港元、0.12港元、0.26港元。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如果在2010年初购入公司股票,3年来仅凭收取股息就可收回对该股的投资成本。映美控股目前的股价为0.90港元,比起2010年开盘之际的0.445港元,已经接近翻倍,如果当时买入,那真可谓财“息”兼收。
传统“收息股”
防守性强
在香港市场,本地银行股一向是老牌“收息股”,汇丰控股(00005.HK)、恒生银行(00011.HK)及中银香港(02388.HK)的股息率均逾4%;内地银行股的股息率也明显提升,四大国有银行股息率都超过5%,已高于香港本地的银行股及公用股。
传统公用股业务稳中有进,派息政策稳健,目前电能实业(00006.HK)、中华煤气(00003.HK)及中电(00002.HK)股息率在1.5%至3.8%之间。表面上看起来不算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用股近年来价格坚挺,间接降低了股息率:如上述提到的“两电一煤”,股价近年屡创新高,其中电能实业及中华煤气去年至今分别升28%及27%。
此外,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也是长期派息较高的板块,如越秀房产信托基金(00405.HK)股息率就达7.8%,置富产托(00778.HK)及阳光房地产(00435.HK)股息率也在5%左右。
中移动带动后起之秀
内地电讯业“老大”中国移动(00941.HK)近年也大方派息,目前股息率约4%,加入了“分红奶牛”行列。
与中移动同属于后起之秀的还有一众澳门赌业股。虽然有分析担心博彩收益有放缓迹象,但美高梅(02282.HK)、金沙中国(01928.HK)的盈利增长不俗,股息率也分别达6%和3%。
此外,部分公司由于去年业绩亮丽,派高息回馈投资者,有锦上添花的味道,同时使公司股价有了突破。
例如主营笔记本计算机及手机保护外壳的嘉瑞国际(00822.HK),去年盈利大升一倍至1.3亿港元,因而大手笔派末期息0.083港元,加上中期息0.016港元,股息率超过5%。
再如中国利郎(01234.HK),其最新公布业绩显示,无论营业额、盈利、毛利率,以及存货周转天数等,都有显著改善,股息率接近9%。业绩公布后至昨日,嘉瑞国际大升超过25%,中国利郎的升幅也超过7%。
买股收息靠谱吗?
对部分长线投资者而言,股息高低比股价升跌重要。在他们眼中,只要肯派息,就是好公司。不过,有“香港股神”之称的曹仁超对“收息股”很不以为然,他的观点是从个人的投资经验中形成的。
1974年和记每股派息0.35港元,曹仁超用每股7港元买入,希望收取5厘的股息。但从1975年起,和记却宣布不派息,因为1974年亏损了两亿港元。
自此,曹仁超就意识到买股票收息并不可靠。他表示,股市上最大的谬论是“买股票收高息”,因为任何高息股都可以随时减息甚至不派息。
“买股票的唯一理由是看好该公司的前景,通过公司的成长而分享未来的回报。”他强调。
不过,“收息股”到底可不可靠,见仁见智。腾祺基金投资管理董事沈庆洪及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彭伟新均认为,目前经济层面有隐忧,投资者不能太过激进,应该长期持有收息股,稳中求胜。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