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2】

2013年04月16日14:25    来源:求是    手机看新闻

  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粮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      

  如果把粮食仅仅定义为稻谷、小麦、玉米,我国的粮食供求基本是平衡的。但如果把范围扩至大麦、大豆,乃至油菜籽、食糖以及畜禽产品等,可以说,我们还未完全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为什么粮食“九连增”,仍不能满足需求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率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虽然大米、面粉等主食消费在城市与农村都呈下降趋势,但肉蛋奶、植物油、糖的消费却持续攀升。过去10年,我国肉类消费增长了1/4,饲料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植物油消费翻了一番,糖消费增长了125%。特别是我国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还在不断加快,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当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达到2万美元时,消费结构才能趋稳。由此看来,我国粮食消费增长的趋势大致要持续到2025年。

  过去我们常以不足9%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左右的人口引以为豪,但那是一种相对低水平的自给自足,当中国人要像发达国家居民一样既要吃饱还要吃好的时候,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以全球视野来审视粮食安全问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在动态中实现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那么,我们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粮食余缺,世界市场有供给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2006年以来全球粮价上涨,个别国家确实出现过“粮食危机”,但这些国家大多是低收入缺粮国,粮食问题更多体现的是贫困问题。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问题不断引人担忧,特别是世界粮食的库存使用比例也曾接近甚或阶段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17%—18%的警戒线,但真正因短缺而导致的实质性粮食危机还未发生过。过去10年间,稻谷年产量增加了17%,小麦增加了19%,玉米增加了47%,大豆增加了30%,有效应对了需求增长。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刺激了供给,播种面积的增加使巴西、阿根廷成为重要粮食出口国,科技进步提升了粮食单产,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农业增产潜力巨大。

  当然,美国对玉米燃料乙醇的广泛使用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看来,以玉米燃料乙醇、甘蔗燃料乙醇为代表的能源和粮食互动关系已基本稳定。美国玉米增产满足了燃料乙醇发展的需要,出口未受太大影响,巴西在甘蔗燃料乙醇快速发展的同时,食糖出口增长也很快,占全球食糖出口超过40%。同时,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发展正带来更多的能源选择,可能将减少对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带来更充分的粮食供应。

  因此,以全球的眼光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我国应从全球角度来考虑粮食安全。特别是在农业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就更要利用全球粮食市场调剂余缺。因为,当粮食供应偏紧时,最见效的办法就是限制需求。但实际上,粮食品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替代关系,“堵”是堵不住的,缺口会在不同品种上表现出来。如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有优势,则小麦就会替代玉米进入饲料,再如玉米价格比糖料价格有优势,玉米就会转变成淀粉糖替代食糖进入食品饮料行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要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世界粮食市场和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我国应有站在全球角度的长期战略规划。我们在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汲取大豆的教训,制定长期的、基于全球市场供求的、全球布局的战略规划,明确哪些品种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缺口有多大,从哪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做到主动把握进口,科学规划进口,让国际资源为我所用。

  第三,培育我国自己的、全球布局的、全产业链的国际粮商。粮食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国际粮商通过在全球布局的粮食加工、仓储物流设施以及全球化的贸易网络,在全球粮食流通和加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粮商大多已进入我国,呈现国际竞争国内化格局。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培育我们自己的国际粮商,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国外建立稳定的采购渠道和网络。

(责编:郝帅、聂丛笑)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