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如何“飞上天”
地沟油从餐桌到“飞天”,要经过多少环节?
从2009年起,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承担起生物航煤研发的任务。院长龙军告诉记者,生物质资源要通过化学转化,变成完全适应发动机性能的燃料油,要在不改造发动机的情况下,可直接与传统化石燃料调配使用。如何保证它们的相容性、安全性,对技术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用领先的分子炼油理念,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将动植物油转化为生物航煤的成套技术开发。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展这方面的研发。
2011年9月,中国石化在镇海炼化杭州石化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2011年12月,该装置以棕榈油为原料首次生产生物航煤产品。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产能的企业。2012年10月,又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产品。此次试飞所使用的生物航煤即由该装置生产。
龙军说,中国石化自主研发这一成套加工技术适用的原料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是椰子油、菜籽油、麻风树油等木本植物油,也可以利用餐饮废油、海藻油和动物油脂及FT合成生成油等。“这一绿色技术的突破,表明我们有了应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政策的技术策略,将为我国航空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及航空生物燃料产业的发轫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吕大鹏介绍,目前中国石化的航煤产量占到国内产量的70%。此次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生物航煤技术及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
绿色产业链还需跨过几道关
既“绿色”又安全,还可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的后顾之忧,首次试飞成功之后,生物航煤能否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记者了解到,通过适航审定后,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将成为我国航空煤油的一个新产品,并逐步实现批量工业化生产,生物航煤的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工作也已陆续开展。但由于成本较高等因素,生物航煤在国内真正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航空燃料的消费大国。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发展生物航煤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其价格是普通航油的两倍以上,突破成本过高的瓶颈是生物航煤必须跨过的关口。”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陶志平说。
多位专家接受采访表示,生物航煤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尚属刚刚起步,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成本的因素,原料持续供应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吕大鹏介绍:“中国航空生物燃料工业化生产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航空业减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决方案。同时加快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为共同的蓝天绿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日报上海4月24日电/记者 王小润 颜维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