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破茧化蝶“飞上天”--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地沟油”破茧化蝶“飞上天”

2013年04月25日13:32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空煤油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

  “地沟油”破茧化蝶

  4月24日,工作人员正在向准备进行验证试飞的飞机加注生物航空煤油。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中国石化用餐饮废油生产出的生物航煤。 奚震 摄

  2013年4月24日,凌晨5时43分,一架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试飞。

  7时08分,经过85分钟的飞行,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本次试航使用了1.7吨生物航煤,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步出舷梯,机长刘志敏、周晓青一脸兴奋。

  这一天,无疑是中国航空和能源产业“绿色”发展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适航审定委员会对试飞结果进行评议后,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副司长徐超群大声宣布。

  首次试飞成功,也让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了生物航煤。从动植物油脂、地沟油到清澈透明的生物航煤,这样的燃料安全性如何?动力能否持久?生物航煤的研发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多远?

  生物航煤能否“绿色”又安全

  “人类终将从碳氢化合物时代进入碳水化合物时代,生物航煤的研发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课题。”今年88岁高龄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一直关注生物航煤的研发。在他看来,实现航空业的绿色发展,争取在低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一项重大课题。

  现实的压力摆在面前。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国际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进入欧盟征税名单的中国航空公司有33家,保守估计,中国民航业未来9年将为此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随着碳交易配额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航空公司支付的碳减排成本还有可能成倍增加。

  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动约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中国民航局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能耗和排放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标。

  除此之外,资源紧缺,也成为我国航空煤油行业面临的困境——2011年,我国航空煤油消费量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据预测,未来全球航空煤油需求每年增长不足5%,而我国则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航空煤油的稳定供给势必受到挑战。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生物燃料。”自2007年起,中国石化连续5年立项,开展动植物油脂加工的研发工作。

  事实上,这也是欧美主要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从2008年起,英国、德国、荷兰等国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空燃料的研发和试验飞行,2011年起开始进行商业飞行。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告诉记者,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具有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安全性也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此次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空煤油以餐饮废油为原料,试飞前进行的台驾试验就表明这一生物航煤各项指标都优于普通航煤,特别是安全性能突出。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