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超预期增长之后,4月我国进出口数据表现再度好于市场预期。在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表现平平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就引发了机构质疑,以及市场对热钱借助外贸渠道流入的担忧。
热钱披贸易外衣涌入国内
海关总署5月8日公布进出口数据显示,4月我国出口达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再次好于市场预期。同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次突破6.2关口,并再创历史新高。在人民币汇率连续创下新高的背景下,超预期的出口数据不仅没能缓解市场对未来贸易形势的担忧,反而侧面印证了人们另一个猜测——大量热钱正身披合法的贸易外衣持续涌入国内。
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3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后增长达到15.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进口1.0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8%。贸易顺差1145.3亿元人民币(约合181.6亿美元),收窄1.7%。
在一季度的超预期增长之后,4月进出口数据表现再度好于市场预期,此前机构预测4月出口增速在8%至12%区间内。业内人士认为,好于预期的贸易数据有利于缓解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但是该数据可能含有“水分”,还须谨慎对待,预计未来数月进出口增速将放缓。
实际上,从海关分地区统计的数据来看,和一季度一样,中国内地对香港比较高的出口增速掩盖了对欧美等发达市场出口的下滑。虽然4月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速从3月的92.9%跌落至57.08%,下滑明显,但是与之相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0.1%,对欧盟的出口下滑了6.4%,虽然比起3月均有好转,但是仍显示出欧美外需的疲弱之势。与此同时,对东盟以及台湾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7.2%和49.2%。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增长表现强劲,出口增速高达18.4%,远高于市场预期。尤其是一季度对香港出口同比大增74.1%,对中国总出口增速贡献达到10.4个百分点。在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表现平平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就引发了机构质疑,以及市场对热钱借助外贸渠道流入的担忧。
“受近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推动,部分海外资本继续借道香港转口贸易流入国内,从而推动4月出口同比继续高增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指出。他表示,4月对香港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依然高达21.1%,这一比值远超历史平均的15%至17%,在美日欧等海外发达经济体终端需求弱复苏的大背景下,对香港的转口需求短期内不可能如此大幅度的增长。短期内对港高出口占比与发达经济终端消费需求弱复苏事实不符。此外,4月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速大幅跌落的同时,整体出口却在攀升,对发达市场的出口却出现趋好势头,从历史数据看,这与以往中国出口状况明显不符。
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指出,从港口吞吐量数据来看,中国各大港口的吞吐数据均明显出现减速,同时,采购者经理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些都与不断走强的贸易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贸易数据持续高于市场预期,但与此同时,周边各经济体的贸易表现却一直较为疲弱,也表明中国贸易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热钱流入,最终导致了贸易数据的“被增长”。(经济参考报/记者 孙韶华 张莫)
引发人民币不正常升值
市场对热钱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再次强烈起来,人民币汇率也接连创下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流入国内的“动力”正在显著增加。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80,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跳涨103个基点,强势升破6.20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港元中间价首次突破0.8关口。继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突破6.2重要关口后,9日继续升值到6.1925。
今年5个多月的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去年整一年的升值幅度。“人民币对美元持续不断地升值令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始终维持‘高烧’状态,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这是令人极为忧虑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更令人担心的是,近期人民币的升值是一种典型的逆市升值,也可以说是不正常的升值。”
此前,第一季度GDP数据出炉仅为7.7%,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势不跌反涨。不少分析人士因此寄望第二季度,然而随着4月份PMI数据的出炉,依然低于市场预期。但令人惊奇的是,人民币依旧高歌猛进。
人民币能有如此强势的表现,热钱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甚至以“作乱”来形容热钱对人民币的影响。
热钱催生的人民币升值令国内企业越发难熬。“在通胀较低的情况下,物价依然步步走高,这显然是热钱作祟。正是热钱的投资、炒作而导致物价飞涨。”谭雅玲指出。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对出口企业而言,几乎已是不能承受之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经仅低于新加坡,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已经丧失了竞争力。然而中国的人均国民经济水平并不能同新加坡相提并论。”鲁政委指出。(国际金融报 经济参考报)
外汇局新规狙击热钱短期难见效
监管层对贸易数据的“水分”和人民币不正常升值已经有所警觉。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通知》(下称通知),对外汇收支风险进行防范。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存、贷款比率挂钩。二是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加大对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企业的核查力度,并调整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相关政策。三是要求银行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外汇管理规定。四是加大外汇管理核查检查力度,强化监测分析和公开披露。
《通知》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设定了计算公式,即各银行当月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上月末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参考贷存比)×国际收支调节系数。这一看似复杂的公式背后,是目前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外汇局对跨境套利资金严防的态度。而若银行严格执行这一公式,将有效地增加银行的外汇头寸,减少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
《通知》指出,中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75%,外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100%,国际收支调节系数为0.25。并要求境内外汇贷款余额、外汇存款余额根据央行《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月报》中的数据计算,境内外汇贷款不含境外筹资转贷款。
同时,外管局强化了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管理。外汇局要求,外汇贷存比超过参考贷存比的银行,应在每月初的10个工作日内(初次实施应于2013年6月底前)将综合头寸调整至下限以上;银行综合头寸下限调整后,其上限随之上调相同额度。外汇贷存比低于参考贷存比的银行,原有的头寸限额保持不变,但应把握外汇贷款的合理增长,防止外汇贷存比过度波动。
如此算来,大部分的银行的外汇贷存比均高于参考值,银行就需要在每月上旬将外汇头寸提高至公式要求的下限以上。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这一公式旨在让商业银行合理控制外汇贷款的增量,增加外汇头寸的持有,减少向央行的卖汇行为。赵庆明认为,银行被动地增持外汇头寸,将减少向央行的卖汇行为,央行通过外汇渠道向市场所投放的资金就将减少。
不过,人民币如此强势的升值之势,还是让国家外汇管理局格外尴尬。对此,谭雅玲则表示:“这并不能说明外管局的作为没有作用,毕竟新规才刚刚公布两天而已。”谭雅玲尤其强调:“一国货币的汇率本身就是需要管理的,因为它涉及到国家战略。”(上海证券报 经济参考报 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