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6日电(记者杨溢仁)商务部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35亿美元,同比增长0.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连续第三个月保持了正增长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可程度依然较高。
全国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4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35亿美元,同比增长0.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就目前而言,全年利用外资的形势整体向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表示,“无疑,我国的投资环境仍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和增值力,未来伴随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的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拓展,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本月13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制造业报告。该报告称,随着跨国企业进一步将其研发部门移近生产基地,中国将成为跨国企业在本土市场以外进行采购的首选地点。
沈丹阳预计,“在继续朝着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方向发展的同时,今年全国利用外资形势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国际投资者的服务,为中外投资合作的平稳发展和深度拓展创造更为优良的外部环境,可以预料,中国利用外资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局面。”
热钱借道FDI流入受关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季度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和出口均较去年4季度出现大幅提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外利差持续存在的情形下,也不能排除有部分套利资金通过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渠道进入我国投机的可能。”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借道FDI是国际游资涌入的惯用方式之一。”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合法合理渠道是QFII和RQFII,但由于中国实行资本项目高度管制,且这部分资金规模较为有限,是比较可控的,因此大部分热钱需经由其他灰色途径进入中国,例如主要外贸渠道中的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虚假出资、虚报亏损和海外汇款等。
而近几个月来FDI的持续攀升,亦加大了业界对此看法的猜测。
记者经观察后发现,4月欧盟、美国对华投资均出现了大幅增长。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68%;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对此,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坦言,“一部分热钱通过FDI流入国内,这种潜在的危险肯定是有的,但这部分游资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我们无法界定。”
部分观点认为,虽然不能排除热钱借此渠道流入的可能性,但FDI从立项到报批是有一个过程的,且要求实物出资并且有土地、工商等部门备案,还有验资环节。一般来说,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可FDI隐藏的是长期国际投资资金,而非短期“快进快出”的炒作,热钱借助这个渠道短期“大进大出”的可能性较为有限。
投资便利、风险管理有机结合
“现在几个部委都联合起来应对热钱流入,包括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卢进勇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或预期出现),管理层就会采取措施。”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境内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的通知,除进一步简化并整合了外商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外汇登记、账户开立与使用、资金收付及结售汇等环节和政策外,还提出,“外汇局对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业务的合规性及相关信息的报送情况实施核查或检查;对境内直接投资中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的机构或个人实施核查或检查。”
与此同时,外汇局还借助近期推出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强化了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流出入的统计监测。
有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在我国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到位,资本项目项下证券投资、外债等尚保留必要管制的情况下,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改革进度必须考虑到与整个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进度相协调,避免出现直接投资项下管制放松进程单兵突进,证券投资、外债等项下资金借道外商直接投资规避现有管制的情况。因此,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着重把握风险防控与适度管理的原则,努力实现投资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此外,为防范热钱流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一周前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商业银行结售汇启动综合头寸管理,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实施严格监管。
多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伴随监管的不断趋严和外商投资环境、制度建设的完善,我国FDI仍将保持稳定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