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前的西北旺镇,空地中心的违建被分割成小单元出租
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在京正式发布。这本蓝皮书将目标瞄准了大城市的新移民——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等群体。在对所谓的“蚁族群体”的调查中,受访者中超过30%的人表示希望能得到政府在住房政策上的倾斜支持,而近60%的“蚁族”则直接表示希望能获得廉租房。
今年课题组对“蚁族”群体的调查显示,在京的“蚁族”群体超过三成来自河北、天津两地,其中来自河北省的最多,占29.1%,来自天津市的占2.1%。在调查中,有61.2%的“蚁族”受访者选择“会离开北京”,这部分人中有67.4%的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有17.3%的选择去其他大城市发展,而去农村、小城镇和国外发展的较少,占比均在5%以下。
调查发现,近年来在京的“蚁族”群体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规模增大,学历层次提高,留京意愿减弱,经济状况改善等。但也保留了过去所有的住房条件较差,体制外就业为主等特点。而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北京房价的不断上涨让“蚁族”群体的生活更加艰辛。该群体平均居住面积为6.4平方米,41.3%的受访者与他人合租,43.8%的受访者自己单独租房,10.8%的受访者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还有1.8%的住在亲戚朋友家里。
他们最需要政府提供帮助的方面,是住房政策的倾斜、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平等的户口政策,分别获得32.9%、28.3%、19.0%的受访者选择。此外,医疗政策倾斜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选择率也很高,分别为7.2%和5.7%。
而廉租房成为蚁族的第一需求,58.7%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廉租房;有44.0%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够调控房价,提供经济适用房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政策的需求也较大,分别占37.8%和30.7%。
蚁族的
变与不变
变
1.规模在增大
根据课题组2009年的调查显示,蚁族在物理空间上呈现出聚集的生活状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起北京1980年以后出生、18岁(含)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流动群体规模呈明显扩大趋势,2008年至2012年北京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1%,到2012年已占到北京青年流动人口的14.5%。如果把该群体人数1000人以上的社区(村)界定为聚集区,聚集区内该群体总数约为16万人。
2.学历层次提高
2009年调查显示,蚁族群体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31.9%,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1.6%;2012年调查显示,该群体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49.8%,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2013年调查发现,该群体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43.9%,研究生学历比例又有所提高,达到7.4%。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渐提高,高学历并不表示可以改变蚁族状态。
在学校类别方面,来自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总计比例为81.4%,211院校和985院校合计占总体的18.6%。
3.个体独居向家庭合居转变
婚姻家庭成为蚁族在京居留的重要因素,2009年调查中仅7.1%蚁族已婚,2010年调查显示,蚁族中已婚比例为13.1%,而2013年调查发现,已婚比例已达到26.4%,占总量的1/4以上。同时,蚁族在京居留时间逐年增加,2013年调查显示,该群体在京居住平均时间已达到3.5年,这反映了蚁族群体在京居留模式从“个体独居”向“家庭合居”转变。
4.群居转为杂居
之前的研究表明,2010年以前蚁族群体主要居住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村)中,这些聚集区最近位于三环周边,最远位于六环周边,如朝阳区十八里店,昌平区回龙观、沙河镇,海淀区西北旺镇等地区。2010年后,随着北京市重点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公共交通建设的加快,以蚁族为主体的聚集区逐渐减少。目前,蚁族主要在高校周边与未毕业大学生杂居、在流动人口聚集区与其他流动人口杂居。
5.居京意愿在减弱
在购房地点的选择上,2010年的调查显示,39.2%的会选择在北京购房,18.1%的会选择在二三线城市购房,26.3%的会选择在家乡购房。2013年的调查显示,25.9%的会选择在北京购房,11.1%的会选择在二三线城市购房,27.2%的会选择在家乡购房。
可见,选择在北京购房的比例明显下降,更多的蚁族选择视情况而定,表明其在购房的选择上趋于理性和务实,并不是非常执著于在北京购房。
6.经济状况在改善
2009年的调查显示,蚁族月均收入为1956元,大大低于全市职工月均工资的3726元(2008年)。2013年调查显示,该群体月平均工资为4133元,低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4672元(2011年度),两者差值在缩小。
7. 权益保障在增强
2013年调查显示,仅有14.7%的蚁族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的比例降至12.3%。尤其是受访者中办理养老保险的比例为75%、医疗保险的为79%,表明这个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8. 失业率在下降
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蚁族中有18.6%的人处于暂时失业状态。2010年的调查显示,暂时失业的比例为10.1%。而2013年调查中,该比例降至6.9%,比2009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3.2个百分点。总体看,该群体就业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变
1.住房条件依然较差
2009年调查显示,蚁族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及以下的占到了69.6%,人均租住面积在11平方米至20平方米之间的占到24.8%,月均租金377.3元。
2010年调查显示,人均租住面积10平方米及以下的仍然占到近六成(59.6%),人均租住面积22平方米至20平方米之间的占到33.1%,月均租金411.0元。
2013年调查显示,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及以下的占到67.8%,平均住房面积为6.4平方米,月均租金518.0元。显示该群体住房条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租金低廉仍是蚁族选择居住地的首要考虑因素。
2. 生活环境仍然存在隐患
蚁族群体普遍不满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在谈及最希望改善的生活条件时,“卫生条件”、“社会治安”和“文化体育设施”三项居于前列。
3. 就业状况仍然以体制外为主
2009年调查显示,蚁族工作单位性质以私/民营企业为主,占57.8%,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中的比例分别为10.5%和3.4%。
2010年调查显示,在私/民营企业工作的蚁族比例有所上升,占到63.6%,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中工作的比利有所下降,分别占到9.2%和3.2%。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也从0.2%降至0%。
2013年调查发现,蚁族仍然多在体制外就业,私/民营企业占63.2%,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占14.3%,比例与往年基本一致。
该群体中最多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16.4%,其次是购销人员,占比为14.1%,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行政办公人员也较多,占比分别为10.3%、8.2%和7.1%。
5. 社会不公平感仍然较强
2009年调查显示,蚁族的相对剥夺感较强,72%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如同龄人,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具有强迫、抑郁、敌对、焦虑、偏执等心理特征的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常人,心理状况呈现出亚健康水平。
2012年调查发现,该群体对“官二代”、“富二代”持“愤怒”态度的占58.3%,持“悲哀”态度的占49.4%。选择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权力(29.8%)、家庭出身(19.4%)和阶层(16.1%)。
2013年调查发现,有43.5%的受访者认为,“因权力导致了不公平”。
6. 自我期望仍然较高
2010年调查显示,83.6%的受访者的未来5至10年内期望月收入均值为4504.5元,比2010年实际每月收入1903.9元多出2600.6元。
2013年调查发现,72.7%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5至10年内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会提升,期望月收入为8870.0元,比2012年实际收入4133.0元多出4737.0元。
7.网络使用仍然频繁
该群体中登录人人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每周1至3次以上”的占74.0%,登录微博“每周达1至3次以上”的占66.1%。大多数蚁族对社交媒体有着较高的使用率。
8. 代际特征仍然明显
2013年调查显示,蚁族来自农村的最多,占到总体样本的55.0%,其次是县城和乡镇,比例分别为14.9%和13.6%。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在2万至5万元的最多,其比例为36.4%。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和20万元以上的均不超过6%。
专家
观点
政府需“输血”
乡村和小城镇
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对于年轻人来说,留在一线城市的意义是其潜在的机会和大城市的现代文化,而去二三线城市则意味着机会成本过高。从文化角度,还有一个大学生群体对“波西米亚式”生活的追求。这意味着年轻人的成长。
但对全国来说,如何来引导大学生进入二三线城市?这是政府要有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考政策以“抽血”的方式把年轻人从乡村和小城镇吸引到大城市,却长期没有对乡村和小城镇“输血”。
这需要政府制定战略,打破已有的地方权力格局,在工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居住等多方面形成对青年人的激励,以规模效应来改变乡村和小城镇的人力资源,这不是依靠“村官”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将一批批的年轻大学生补充到地方,既强化地方的人力资源,又使其形成自身的社会关系资源和相关文化,这样才能留住人,并使地方人才得以持续发展。
J067 J191 摄影/王溦
- 张立群:城市建设用地约束房地产行业发展
- 供应开闸 北京6月住宅均价停涨
- 房产税扩围更应考虑征管难度
- 高房价调控成本不应成中产难承之重
- 京城房价调控陷越调越高迷局 价格机制被指失灵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房市调控应着眼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