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是蚁族 看5代"新北京人"如何"蜗居"【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我们都曾是蚁族 看5代"新北京人"如何"蜗居"【2】

2013年07月10日04:03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70年代“蜗居”者

  住15平方米铁皮房,开始闯荡北京

  人物:马祥华 北京市西城区退休职工。1953年出生。祖籍河北保定。1977年进京。

  退休后的老马闲了很多,除了上家附近的陶然亭公园遛弯儿,他经常去的地方是右安门的河边儿。“我的北京记忆就是从那开始的,每次去转转,就能找回许多回忆。”1977年,老马扛着行李,带着老婆从河北保定来了北京。右安门,是他们的第一个落脚地儿。

  “当时‘四人帮’刚粉碎,但土地联产承包还没开始,家里壮劳力足够应付生产队。我想国家的政策该放开了。就决定带着老婆孩子来北京做点小买卖。”老马说,作出决定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不理解,离开了土地去首都能有什么奔头儿。”

  在老马的坚持下,他和几个兄弟分了家,自留地连同生产队的工分任务都给了几个弟弟。他带着老婆坐拖拉机到保定城,坐火车进了北京城。“一下火车就迷路了,还是靠警察指的路,辗转一天才找到了在陶然亭附近工作的老战友。”

  晚上,一杯二锅头下肚,老马对战友说自己想干点儿小买卖,自己会炸油条、蒸包子。战友一听直摇头,“不让干,会被抓起来轰出去的。”老马不愿放弃,战友只好告诉他:去白广路附近吧,那儿居民区多。没有安身之地,战友第二天把老马带到了右安门,打开了一间铁皮房,“他说这是他堆放不要的家具的地方,就给我暂住。”

  铺上油毡,老马的家就安下了。冬天的北京城,温度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裹上三层被子依然会发抖。老马一家人不到晚上6点就赶紧钻进被窝,否则会被冻得睡不着。早晨4点,老马和妻子起床,取出通过“特殊渠道”买来的面粉,开始揉面,拌馅儿,擀皮。6点,他的早餐摊儿在夜幕中悄悄出现在了居民楼下,“7点多天亮前必须消失,否则警察就来了。”

  随着个体经商的放开,老马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也从铁皮房搬了出来,找朋友私下租了处房子。有了积蓄,也有了儿子。但在80年代末,老马生了一场大病。再也无法支撑早出晚归的早点摊儿。在朋友的介绍下,老马进了原宣武区内的一家印刷厂。在传达室一直工作到退休。

  老马说,赶上了政策好,儿子后来职校毕业后子承父业干起了餐饮,从早餐摊儿发展为早餐小店,后来有钱就开起了餐馆。2004年,儿子买了两处房子,自己一处,父母一处。

  “搬进新家后,我还去找过那个铁皮房,但是没找到,估计是被清理走了。”老马笑道。

(责编:胡挹工、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