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代“蜗居”者
从六环杀回“北京城”
人物:徐光明(化名)。山东人。1985年出生。2008年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现为北京某教育培训学校校区负责人。
最近一星期,徐光明带着老婆在看城里的房子。他们绕着方庄的“群星城古”一圈又一圈。每看一套房子,徐光明就觉得自己很幸福。“终于从六环‘杀’回北京城了。”他对记者感慨道。
毕业:城中村“蜗居”三年
2008年7月,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徐光明从北京一所211高校本科毕业了。签约在海淀区五道口的一家图书公司,月薪2500元。他读的历史专业不可能给他带来高薪。
在之前一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售房价、租房价如火箭般上涨。在五道口周围找了三天房子的徐光明宣布放弃,农村家庭出身的他只能承受不超过每月300元的房租。这个价格他在单位附近连张床板都租不起。
在朋友的推荐下,徐去了跟“杨家将”有关的地方——颐和园附近的六郎庄,当时它是北京有名的城中村,住着大量在中关村地区上班的销售员、小白领。徐光明在那找到了合适的屋子,10平方米单间,每月250元,没有暖气,但有宽带——他很看重这点。
徐光明在六郎庄一住就是三年,直到这个村被拆迁。他告诉记者,三年他已经记不清在村里搬了多少次家,只要房租不超过400元的地方他都住。没有暖气,他就在单位加班到11点,回家倒头就睡,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始熬粥,“粥早上能喝,熬粥冒出的热气可以让屋子暖和点儿。”
工作:房租逼往六环 转行教育培训
六郎庄被拆迁,徐光明搬到了更远的昌平史各庄,后来又干脆住到了离北六环不远的沙河镇——这里有345快公交车,不堵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德胜门,他每天6点就出门。
2010年,徐光明开始转行,进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销售。他是新人,没有客户资源,就一直在公司待到12点,找那些夜里打进电话咨询的家长。每一个电话他都仔细记录客户需求,然后不定期回访,帮助家长找合适的老师。慢慢地,找徐光明的家长越来越多,他的业绩节节攀升。
徐光明告诉记者,最多一个月,他光销售提成就以万元计。销售业绩也引起了老板的注意,他被破格提拔为所在学校的校长。
娶妻:买房收获幸福的希望
去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北京校区销售业绩第一的徐光明被任命为该培训机构的大区总监,走上了高级管理层的岗位。他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不再需要“蹭”听别人的电话,尽管如此,徐还是每天晚上10点下班,他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习惯。
最令他幸福的是,在去年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一位文静的北京姑娘愿意和他打拼未来的人生。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徐带着女友回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母亲对未来的儿媳妇很满意。几年工作下来,徐有了数十万元的积蓄。女友的家庭也给予了支持。他们决定安个家。于是徐光明开始了本文开头时的忙碌。
“忙但是很幸福,人生最幸福的是有希望,最苦的是没有希望。”徐光明说自己经历过后者,现在享受前一种状况,特别珍惜,“谁说80后就得一辈子‘蜗居’,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机会。”(张航 牛伟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