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怎么看之四:结构调整要动真格的--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国经济怎么看之四:结构调整要动真格的

刘阳

2013年07月25日07:12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刘阳)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如何与“经济运行区间”相配合做了详细阐述——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可以说,调整经济结构既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提供经济发展长期动力的根本途径。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调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经济健康与否关键看结构”。他说,不能因为要保证经济较快发展而忽视质量和效益,放松结构调整。特别是宏观调控,应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发展服务业、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结构调整得越快,就越能为促进改革、释放红利赢得时间;结构调整得越到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越高。

结构调整怎么调?结构调整不是单纯的压缩过剩产能,其主攻方向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一方面,扩大内需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比如信息消费等。另一方面,要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方面增加投资,如加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推进城市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由于经济实际增速有所放缓,外界预期,在“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政策导向下,有限空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会对投资消费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宽松,包括促进信息消费、铁路投资、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目前,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只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就能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发挥在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有一亿左右的城镇居民住在棚户区,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已经有2亿多人,其中就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市场。

调整区域结构也有一举多得的效果。东部地区发展了可以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反过来,中西部地区作为东部的广阔腹地,可以支撑东部地区继续发展。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个别地区的单兵突进,而是全国一盘棋的协同作战。接下来,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推进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从数据看,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经济增速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作用下加速上扬。一季度增速最快的10个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据了8个席位。

发展服务业既能稳增长又能调结构。我国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都有短板,也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创新驱动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已行至一个重要关口,如果不改革、不调整,将牺牲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往的经验表明,中国越是调整,就越有人唱中国硬着陆的风险。中国要想谋求长期发展,转型就是要动真格的。”他说。

 

(责编:张文婷、李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