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最牛高考班”91人全部考过一本线,1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郸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少年了还未通高速公路,这几年却因教育声名鹊起。
中招、高招成绩连年强势增长,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职教强县”等荣誉纷至沓来。
“本来是去招商,可客人一听说我们是郸城来的,就先打听教育上的事。”这成了郸城县县长罗文阁幸福的烦恼。
如今在郸城县城的街头巷尾,一旦说起“教育”二字,总能迅速打开人们的话匣。在这个传统农区里,人们对教育的渴望与热情令人动容。
是什么让郸城教育的“名片”越来越靓?教育事业的发展又给这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带来了哪些变化?置身其中,不难找到答案。
强筋健骨
把教育当成最大民生工程
宽敞的食堂、塑胶的跑道,在县城新区里,最好的地块,最好的建筑都属于学校。
“这里有1000亩地,如果招拍挂起码能赚10个亿,在上面进行建设又要至少投入20个亿,能拉动多少GDP?”郸城县委书记刘广明认为这是一道检验政绩观的题目。
2009年这块“宝地”被郸城县规划为“七校一中心”的教育园区。5年间,随着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县财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罗文阁说:“去年全县财政收入也才5亿元。”
而这只是郸城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7年至2012年该县教育经费投入超过30亿元,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总支出达28%以上。这些钱主要用在了农村中小学的校舍改造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配套上。
“郸城是个穷地方,老百姓想让子女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刘广明说,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投入大、见效慢,但却能真正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蓄力量。我们就是要把有限的财力多用在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上来。
在这里,只要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事都“一路绿灯”。
补充教师,5年来县里挤出2000多个事业编制择优招教,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一批优秀毕业生慕名而来。
加强培训,仅2012年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700万元,全年培训教师一万多人次。
完善管理,采取校长负责制,把真正懂业务的人放在重要岗位;治理教师无序流动;坚持集体备课、优质课评比、例会制度。
郸城一高三七班班主任王清涛就是这一项项惠教政策的受益者,三十出头的他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这里的教育环境特别好,我的心思都能用到工作上。”这个许昌小伙带的毕业班有88名学生,今年高考87人过了一本线。
均衡发展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两头翘
这几年,郸城在教育的均衡普惠上做了大文章。最大的动作就是调整合并了22所农村中小学,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
办学环境和条件大大提高了,却给郸城县秋渠乡秋渠一中的校长张伟带来了新的烦恼。
这所现代化的农村学校能容纳至少1300名学生。可是最少的时候学校只有不到700名学生就读。“不是生源不够,而是生源流失严重。”张伟说,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去了县城上学,还有不少孩子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
张伟的烦恼曾经在许多农村中学校长那里得到了共鸣。
如今,秋渠一中的课堂里却已经人满为患。张伟把学生回流的功劳归功于正在全县稳步实施的“高效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
“高效课堂”是郸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举措。课堂上,小组讨论学习模式代替了老师的灌输模式;自学、集体讨论、小组发言、老师提问成为每堂课的必选动作;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尊重,每个问题都得到有效回应。
宜路一中校长董凤军说:“看到学生嗷嗷叫地学,成绩噌噌地长,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我原来对农村学校能否进行新课改的疑虑早抛得没影了。”
郸城县教体局局长于秀邦说,目前这里的教育是突出均衡,科学定位。小学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初中全面提升素质,为高中储备优质生源;高中狠抓升学质量,让更多孩子上好大学;职业教育则是突出校企结合,培养技术工人。
明晰的定位,扎实的举措,让郸城近年来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两头翘。中招报名人数居周口各县市第一,成绩连续4年强势增长,成为高考优秀成绩井喷的动力源;职业教育每年实用技能培训12000人次,被评为全省职教强县、外派劳务基地县。
教育驱动
城镇化显现溢出效应
郸城教育园区内,实验中学新校区、新潮职业中专已经启用,郸城一高新校区将于年底完工。实验小学新校区、职业中专新校区等也在紧张规划建设中,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万多人。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为郸城带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储备和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它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深圳金嘉禾、湖北楚康等一批知名连锁餐饮、超市纷纷抢滩郸城;以郸城一高为主编制的《郸城考练》成为全国中小学抢手的信息资料;教育园区周边的大型商住小区量价齐升,加速了周边人口向县城的集聚,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罗文阁算了一笔账,目前县城人口至少有8万人是由学校带来的,而未来几年内,教育园区还能拉动10万人进城。
“城镇化的发展对郸城这个农业大县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刘广明说,“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加速升级,都离不开城镇化的发展。教育驱动正在成为郸城这个传统农区城镇化的强大助力。”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