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三
拥堵费能否有效治堵
收取拥堵费虽然是能够在提高用车成本的同时,解决交通拥堵的市场化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懒政行为,收费并不能成为“万能药”
与此同时,公众对于征收拥堵费治堵的效果也存在疑问。公开资料显示,以英国伦敦为例,尽管伦敦2003年刚开始收取拥堵费时车流量减少了15%至20%,但如今车流量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拥堵照旧,甚至形成“越收越堵”的窘况。因此,也有网民调侃称,如果征收后没有效果,那前期收的费用是不是就要退还“主人”。那么,我们是否还要重蹈这样的覆辙?在您来看,拥堵费在中国实行能否达到很好的效果?收费能否成为“万能药”?
毛寿龙:当今世界,收“拥堵费”还只是“小众”行为,目前仅有伦敦和新加坡等少数城市在实行。国外收取拥堵费的区域往往是交通拥堵的中心区域,但在全市普遍拥堵的北京收取拥堵费恐怕就无济于事了。具体来说,如果城市全部区域都收费,并且价格并不是特别高昂的话,那显然没有效果,仅仅是政府多了一笔收入而已。而在某路段进行收费,对于这一路段肯定会有一定调节效果,但车辆便会流向其他路段,造成更大的拥堵情况。
事实上,从伦敦的实行情况可以窥见一二。伦敦在刚开始征收拥堵费时,车流量的确明显减少,但近期来看,效果正在消退。
对于收取拥堵费的另一目的——防治尾气污染,让石油企业提高油品的质量可能是更直接的方式。
郁鸿胜:用收取“拥堵费”的方式来治堵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这仅仅在某区域或某时段控制了车流量,但交通拥堵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此外,这在方便了过路车辆通行的同时,却让收费区内居民的出行成为一个难题,增加的成本如何解决。
更重要的是,拥堵费是否有治堵的效果还不好说。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在拥堵地段上班、生活等,“交费”成为必然选择,那么这区域的拥堵状态也就难以改变。
蔡建明:为了治理交通拥堵,中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整体效果并不合理。而此时出台拥堵费,不但有必要对以前实施的措施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同时也要思考拥堵的根本原因。不能一说加强管理、治理问题,就想收费,反而会让市民对此产生负面心理。
交通拥堵的根治在于市政交通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当然用车成本低成为城市车流量大的一个背后原因。收取拥堵费虽然是能够在提高用车成本的同时,解决交通拥堵的市场化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懒政行为,收费并不能成为“万能药”。
陈睿:可以肯定地说,征收交通拥堵费并不能彻底地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
国外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国家为什么要征收这些费用?我们必须从交通拥堵的背后根本原因上去找答案。中国交通拥堵的现象背后,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硬件设施不匹配的现实。交通设施硬件的提升,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最好方式。但是国家财政的补贴显然不能很好的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
拥堵费的征收,在提高出车成本的同时,也是对交通设施资金的补贴。前提是,征收的所有费用,必须合理的运用到交通设施建设上。所以说,交通拥堵费的征收,是一个权益之计。而且它的合理实施,必须靠监管力度的保证,才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