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图
■ 本期嘉宾: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郁鸿胜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蔡建明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
陈 睿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
编者按:
交通拥堵之症久治不愈。近日,一则短短的消息迅速聚拢公众目光:北京环保局“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这一举措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对于所在城市可能“效仿”的担忧。那么,收取拥堵费是否合理?拥堵费又能否治愈城市“拥堵顽疾”?是否会沦为“敛财”的又一手段,在“路堵”之上再添“心堵”?
话题一
征收条件是否成熟
收取拥堵费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国内一方面存在诸多技术、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对已有私家车的人员而言,拥堵费的作用并不大
事实上,北京并不是国内第一个试图尝试收取“拥堵费”的城市。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都曾经释放出收取拥堵费的信息,试探公众的反应。但是最终都停滞在“讨论”阶段。那么,在您看来,收取拥堵费是否合理?目前征收拥堵费的时机是否成熟,存在哪些挑战?您预期北京开征的可能性大吗?其他城市是否会有效仿可能?
毛寿龙:目前开征“拥堵费”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技术难度、民意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提前解决,后期会产生更多麻烦,比如路段归属权、“拥堵费”使用权等问题都要明确清楚。与此同时,国家一边大量生产汽车、鼓励买车,一边又设拥堵费、限制交通,这中间也存在很多矛盾。
目前,北京开征拥堵费的预期时间还难以判断,但应该会等待一个机会窗口,比如某天雾霾极度严重,或者是交通堵塞程度使整个城市工作秩序“瘫痪”等。而对于这个“收钱”的机会,其他城市或许也不会放过,因此仿效的可能性较大。
郁鸿胜:收取“拥堵费”的方式并非是新鲜事物,国外不少国家早已在实行,所以“拥堵费”的收取应该不会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不过,单纯依靠收费、限制车辆进入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方式。作为一个大都市来说,治堵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蔡建明:国内一线重点城市交通拥堵无疑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治堵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关键议题。但个人认为,收取拥堵费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国内一方面存在诸多技术、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对已有私家车的人员而言,拥堵费的作用并不大。
从政府的表态上看,拥堵费的推出似乎如箭在弦。北京如今收的可能性很大,至于上海等城市是不是会效仿,这个必须看当地政府的决策。
陈睿: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确实需要运用一些手段来控制一线城市的拥堵现象,而且庞大的车流量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老百姓生活的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收总比不收好。我们可以将交通拥堵费看作一个调节经济的杠杆。
当然,对于征收拥堵费,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征收,征收的过程中是否能保证绝对公平?从民意上来说,老百姓显然会更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至于其他城市是否效仿?我个人认为,交通拥堵费治标不治本,它可以作为治理交通拥堵的一个过渡环节,但是显然不是最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