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房价疯涨掏空两代人 专家称年轻人不必非要买房【3】

2013年09月11日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房价疯涨掏空两代人 专家称年轻人不必非要买房

 

为什么越等房价越高,是不是该听中介的话

两代人为一套房

李舒说他代表了一个群体。这群人为买房忙得晕头转向,拿着父辈的钱,随着政策调控楼市的踟蹰,等最终晃过神来,房价已经翻了番。

李舒刚刚在北京工作一年,在这一年里,父亲从河北老家跑来北京六七次,专门为儿子看房子。李父说:“作为父亲,给儿子买个房子,就算完成了任务。”

每一次看房之旅都同时见证了房价的攀升。当中介劝李父“赶紧买,房价还得涨”时,他觉得是在“忽悠”骗钱。“政策调控决心那么大,我当时相信房价是会降的。”一年过去,当初看好的二手房价钱已经从每平方米27000元涨到了37000元。李父有点懵,“感觉被耍了,还不如早听中介的话。”

自2009年12月,政府开始调控楼市,相继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条”、“9·29新政”,“新国八条”,以及今年2月的“国五条”。在某地产租赁服务平台上,2009年北京的二手房平均交易价格走势图以近乎垂直的直线上升到每平方米20000元,在经历一段相对平稳的增长后,如今这条曲线已经到达38000元的高点。

去年,李父在老家相继卖掉了一套110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房子,一共卖了150万元,本来打算拿这些钱给李舒在北京买房子,但父子二人总觉得政策出台后房价会降,这一等,一年过去,北京的房子每平方米又涨了一万元,原来的150万元已经不够,“相当于我丢了一套房子。”李父不免懊悔。

1996年,李父曾在北京十里堡进修过,附近的房价是每平方米3000元。虽然工资每月只有300元,但李父觉得在当时,房子从来不是阻挡年轻人留在北京的障碍。“有了正式的工作,单位还会分房。”银行贷款也比现在容易很多,“没有那么多限制条件,当时鼓励贷款,你不想贷,银行还会做你的思想工作。”

当这座城市装不下这些人的买房梦时

在北京赚钱 回家乡买房

仍有许多人羡慕于琪和林庆,毕竟他们在北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生活在这座城市,但这里装不下他们买房的梦想。

三张挂着粉床帘的上下铺,贴有花花绿绿海报的墙面,摆满瓶瓶罐罐化妆品的桌子,暖气片上,一丛枝蔓嫩绿的盆栽正好勉强挡住一块漆皮脱落的墙面,布艺衣柜和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挤满了屋子。这是北京一家高校后勤女员工的宿舍,藏在食堂楼上。食堂背后的露天楼梯是通往那里的唯一入口。整个楼层有十多个房间,共用一个卫生间、洗衣机和开水炉,外面有一个晾衣服的天台,旁边就是一个小型密闭垃圾站。

27岁的罗珍和五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姑娘蜗居在这里。记者前去探访时正赶上罗珍的丈夫来宿舍看望她。去年罗珍跟着来京读研的丈夫离开河南老家,在附近高校当食堂服务生“陪读”。夫妻俩所在的高校隔一条马路相望。为了省下租房子的钱,他们一个住在职工集体宿舍,一个住在学生宿舍。“一个月就挣3000块钱,要是租房子的话就全花光了,更别提买房的事儿了。”罗珍说。

尽管即将拿到理工科名校的硕士文凭,但一脸书生气的罗珍的先生对房子和未来还是充满了担忧:“还有半年毕业,现在就业形势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在北京买房不太现实,可能还是会回老家发展。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打算定下工作之后再考虑买房子的问题。”

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还不知道在哪儿安家呢,所以暂时没考虑买房子的问题。”一些刚刚出来闯荡的年轻人对于买房问题选择了暂时的搁置和逃避。

虽然梦想中的独立空间还遥遥无期,但这并不妨碍罗珍偶尔畅想以后的生活:“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好好装修一下。”

“跟这些年轻人谈房子的事儿,正戳到他们痛处啊。”一位年长的美发店老板说。这些年轻人从家乡来到北京打拼,没有光鲜体面的工作和旱涝保收的待遇,也许,他们最大的满足便是在北京赚到足够的钱回家乡买套房子。

只能容下一人的书店过道里,陈晨正弯腰帮顾客从地上的书堆中找书,并不断向这位新顾客推荐会员卡。陈晨是一家主营高校教材教辅的小型连锁书店店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绩效。离高校开学还有半个多月,她便开始向每一位提前购置开学教材的学生询问所在学院、所学课程、所需教材以及学院人数,以便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存货。

陈晨今年26岁,已经有小孩的她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去年从河北邯郸老家来到北京淘金。“工作上的热情很大一部分来自买房子的愿望,现在每个月差不多能存2000块钱,我准备五年之内在老家买一套至少100平方米的房子。”陈晨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她坦言,选择这份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提供住宿,不用额外花钱租房子。陈晨的丈夫和四岁的孩子目前和父母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我当然很希望能把老公和孩子接到北京一起住,不过这样的话就得租房子,离买房就又远了一点。”陈晨说。

陈晨有点后悔在房价大涨之前没有考虑买房大业,“那时太年轻了,没想那么长远。不过后悔也没用,已经回不去了,还不如现在抓紧努力奋斗呢。”

陈晨很关心房价,每次打电话回家必问。房价一点点地涨着,心里不免有点着急,但她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老家的房价上涨不是很快,房价涨,收入也在涨嘛,我觉得我的收入差不多能跟得上房价。”

张庭跟陈晨有着相似的想法。“在北京买房子?我连想都不敢想。”张庭今年三月在重庆垫江老家的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总价50万元的期房,首付30%,未来10年每月要还4000元的贷款。20岁离开家乡,从普通服务生做起,今年24岁的张庭已经是一家经济型快捷酒店的大堂经理,工资也从4000元涨到7000元。去年有了女朋友后,他和家人开始考虑买房结婚的事情。因为工作忙,张庭把看房的重任交给了老家的父母。“没有花父母的钱,15万元的首付都是我自己交的。”说到这儿,小伙子的声音明显高了。“不过以后还贷款可能还得让父母帮帮忙,4000块钱的贷款确实有一定压力。”

(责编:郝帅、曹华)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