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7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数据回升,实体经济活跃,市场信心增加,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走势。专家认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并没有推出强刺激政策,而是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出台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证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目前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向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未来在内外需求持续改善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全年实现7.5%的增长目标几无悬念。
1
年内增速或成“前低后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小幅放缓走势,尽管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较大。专家表示,在二季度经济增速触及7.5%的下限目标之后,国家及时释放了一系列“稳增长、保下限”的政策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预期好转,逐步带动了工业生产回暖和实体经济复苏,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内外需求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从发用电量看,七八月份,发电量分别增长8.1%和13.4%,分别比上月加快2.1和5.3个百分点;从交通运输看,铁路货运量增速在7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8月份又增长8.1%,比上月加快3.4个百分点;8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3.1%,加快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1%,连续3个月回升,预示着我国当前经济稳中有升,三季度经济增速走高可期。
未来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仍将延续,年内经济增速或将呈现“前低后高”格局。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全面向好,显示经济增长拐点即将到来,伴随着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反弹,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实现7.5%的目标应无悬念。
2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逐季递减,从去年四季度的7.9%下行到了一季度的7.7%,二季度又下行到7.5%,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出现下行趋势,中央财政收入也出现了多年少有的负增长。但是,面对增速放缓,政府既没有出台强刺激政策,也没有乱了阵脚慌了神,而是采取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为小微企业减税、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推行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着重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稳定和创新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紧货币,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调整经济结构,抓住时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表示。
“今年中国宏观政策实现了重要转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更加注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续写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提供新动力。
“现在中央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统筹,就是要更多通过促改革来实现稳增长,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和推进创新来增强发展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断增强经济长远发展的后劲。我们对新一轮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说。
3
宏观政策应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自7月份以来,官方PMI指数持续回升,三季度平均为50.8%,较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显示国家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渐显现,整体发展态势趋好。随着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的累积,社会预期稳定,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内外需求逐步恢复的背景下,下半年国内GDP的环比增速将出现企稳回升,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7.7%,全年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7.6%左右,中国宏观经济将整体运行平稳。
“当前中国经济滑出‘下限’的风险正在减小。”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计,在外需持续改善、“微刺激”政策效应下,四季度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GDP或将增长7.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来经济面临美国QE退出、新兴市场货币动荡、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泡沫等几大潜在风险,宏观政策应保持基本稳定,财政政策重在减税节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重在盘活存量,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定经济主体预期。
- 怎么看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九个怎么看·专家访谈录③)
- 人民日报:怎么看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
- 专家建议第三次重组国民经济债务
- 发改委专家:经济减速是消化刺激政策必要代价
- 以扩内需调结构实现稳增长(经济形势专家谈)
- 将与地区各经济体紧密合作、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