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增长潜力,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记者: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前景?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侯永志:从世界范围来看,确实有一些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国家平均水平之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但我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殊性,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不容置疑。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会有强大的需求拉动力。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说明未来我国依然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另外,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将带来厂房投资、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其次,未来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会有强大的供给支撑力。虽然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依然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水平;虽然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已开始下降,但劳动者素质却越来越高。
此外,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这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结构调整有所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现代装备制造业有明显进步
记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侯永志: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经济结构状况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现代装备制造业有明显进步,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所加强,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有所增多。
当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还远没有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和进一步加快步伐。结构调整的攻坚方向有三个:一是以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手段,增强居民整体消费能力,扩大内需市场;二是以广泛应用既有高新技术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支撑,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是以增强欠发达地区“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依托,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把发展建立在生产率提高上,建立在成果公平分享上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侯永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内涵相当丰富,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构造依托于高生产率而不是低要素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二是构造有利于广泛参与、成果共享的包括产业结构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在内的经济体系,以巩固和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前者涉及经济增长,后者涉及收入分配。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是重要、复杂和难以把握的关系。没有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存在分配的对象,公平的分配只能成为“理想”;没有公平的分配,增长就难以长期维持。近年来,发达国家屡屡出现大规模游行示威,表明它们也没有很好地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并防止污染产业向大江大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地区转移
记者: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我国应当如何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侯永志: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由来已久。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支持下,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了一定的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很大,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愿望相当强烈。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我们要看到,发展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必须摒弃旧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要通过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鼓励沿海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二要消除人口跨区域迁移的制度性障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经济和人类活动承载力更大的地区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并防止污染产业向大江大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地区转移。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动力,下一步改革应围绕改进效率、增进公平展开,更应突出增进公平
记者: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该重点推进哪些领域的改革,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侯永志:我国的改革已推进了3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也基本建立,但改革的使命并没有完成,因为在当前的体制结构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
下一步的改革,应围绕改进效率、增进公平展开,而且应把增进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巩固市场基础制度,让价格信号更好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加强市场监管制度建设,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要健全市场调节制度,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完善成果分享制度,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以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应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记者: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逐渐降低的背景下,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振内需?消费能否成为未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侯永志:提振内需涉及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商品流通和配送的硬件系统,需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需要采取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刺激消费,但是,更重要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及其消费倾向。这就要一方面创造更多的高收入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完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
在一个以产品剩余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中,扩大消费有助于经济增长;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从长期发展的视角看,经济增长也离不开投资和技术进步。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1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