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奶粉企业将被淘汰并不是新说法,几个月前就有了,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也就是说能不能真正实施下去。”针对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正拟定5年内淘汰六成配方奶粉企业的重组方案,国内乳品行业分析师宋亮昨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达出了这样的担忧。而北青报记者昨天在采访部分奶粉企业时也得到了类似的观点,“最大的阻力可能倒不是企业本身,奶粉企业在很多地区都是当地的支柱,很难说撤就撤了!”
传奶粉企业将分多阶段实行整治
根据目前奶粉行业内流传的一种说法,我国将对奶粉行业分多阶段实行整治,其核心是培育3至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使其产品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而伴随这项进程的则是对实力较弱的中小规模企业实施分阶段淘汰,有一种说法是将用五年时间将配方奶粉企业压缩整合至50家左右,即目前的六成企业将被淘汰。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政策层面可能将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债券、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等措施。对此,长期研究国内乳品行业的宋亮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奶粉业重组其实早已经吹过风,而且也有了蒙牛兼并雅士利的先例,但对于是否真正能最终将奶粉企业压缩到50家,他则表示存疑。
我国年产3万吨以上奶企仅3家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的品牌企业大约在120至150家,其中品牌比较悠久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30家左右,剩下的品牌企业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小众的水牛、牦牛、羊奶的奶粉企业。这类企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几年大量出现,满足了一些谈传统奶粉色变的消费者的需求。第二类是代工品牌,即国内企业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乳业大国注册品牌,然后由国内奶粉工厂为其贴牌加工,这样的品牌大概有60个左右;第三类则是近两年新进入中国市场的纯进口品牌。
目前我国年产配方奶粉60万吨,其中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仅有3家,行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品牌力弱的问题。其中一线奶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尚不足50%。
中小奶企将是整合难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粉企业人士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一些规定压缩了一些奶粉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禁止委托、贴牌生产配方奶粉;禁止进口大包装奶粉在国内分装等禁令都会削减一定数量的奶粉企业。但很多本土实力不强的中小规模企业将是此次整合的最大难点。
“如果真的要压缩整合,要么出台新的行政性限令,要么通过市场手段整合,现在来看,前者似乎不太可行,而后者的成本相当巨大,目前看都不太可行。”他认为,很可能使用的手段是大幅提升奶粉生产的准入门槛使中小规模企业自动淘汰。但事实上,很多区域性中小型乳品企业往往都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如果被削减很可能面临很多社会问题,这也可能遭遇来自地方政府的抵制。“而且从政府部门的初衷来看,奶粉行业的大基调应该是大兼并小而不是彻底消灭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