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对资本市场、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似乎总是“失效”。这样的情况引人深思。
6月19日,停牌多日的香雪制药公告回应市场质疑,全盘否认了媒体有关“涉嫌通过健安堂向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来操纵,达到粉饰财务利润目的”、“涉嫌信息披露重大遗漏和隐瞒关联关系”、“高溢价收购沪谯药业”以及“并购项目效益未达预期”等质疑。
针对“涉嫌通过健安堂向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来操纵,达到粉饰财务利润目的”,香雪制药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合法合规,不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和向其他单位购买增值税发票的行为,公司依法纳税,没有受过税务部门的处罚。为此,香雪制药介绍了其与健安堂的业务情况,并“晒”出了公司自2007年以来的前五大供应商及客户的采购和销售情况。
就“涉嫌信息披露重大遗漏和隐瞒关联关系”这一质疑,香雪制药则表示“不存在”。
关于“高溢价收购沪谯药业”的质疑,香雪制药称,拟购买资产已聘请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评估,经资产评估师、香雪制药管理层、沪谯药业管理层分析后,认为收益法评估结果更能反映沪谯药业价值的真实状况,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针对“并购项目效益未达预期”的质疑,香雪制药则认为,通过上述收购,公司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市场份额得到扩大,产业链得到延伸,公司经营业绩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前期收购兼并资源的效益逐步得到体现。
香雪制药用公告回应市场质疑,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人民网财经认为,面对媒体深度且翔实的报道,仅有香雪制药“自证”是不够的,这既不是最终结论,也无法证实自身的清白。
现在,媒体对一些问题和造假上市公司的揭露性报道,往往最终都不了了之。尽管事后上市公司都无一例外地发布澄清公告,不管是否“澄清”,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都犹如“昙花一现、水过地皮”,逐渐消逝并被淡忘。
因为被揭露出问题,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都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难以做出抉择,往往容易受到伤害。以香雪制药为例,在相关问题被报道后,香雪制药第一时间是去通过收购报纸“灭火”,将原发媒体的电子稿通过种种运作“消逝”于网络,而非主动申请停牌核查。
纸包不住火。在媒体大规模的报道后,在证监部门的干预下,公司才被迫停牌核查。
香雪制药试图屏蔽真相,阻拦投资者获知公司真实情况的举动给二级市场股价带来剧烈波动,6月3日、4日,连续两天股价宽幅振荡,期间一度跌停,成交量急剧放大。信息如此不对称,给投资者相关判断带来困扰,也带来了事实上的损失。
健安堂虚开增值税发票是一种刑事犯罪,相关事实已然清楚,面对这样严重的破坏市场经济的刑事犯罪,当地司法机关应该公开这桩案件的调查情况,也能间接证实香雪制药是否涉案。
现在市场对一些上市公司不顾自身情况、高溢价收购行为广为诟病。由于包括评估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道德缺失,有的已结成了利益联盟,其收购评估价格难言公允。一部分上市公司正是据此完成利益输送——上市后,用募集资金收购与之有关联的体外公司,美其名曰做大做强。这些公司通常都是公司高管或亲属在外设立的。当然,股权经过层层复杂的设计和安排,利益输送被安排得天衣无缝。
还是以香雪制药为例,人民网财经仔细梳理这家公司从设立到上市的全过程,发现其中发生了9次股权转让。突击入股上市,带病上市问题突出。现在被媒体揭露的问题应该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问题仍沉在水下。
到底是媒体报道失实?还是上市公司用合法的公告掩盖了问题?媒体报道给出了诸多线索,寻着这些线索调查即可查清事实。人民网财经认为,面对媒体对香雪制药造假的揭露性报道,仅有上市公司自证是不够的,也缺少公信力。这需要证监部门尤其是广东证监局的及时介入。唯有此,方能取信于投资者,建立起资本市场的良性生态。
没有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调查结论,很难让投资者信服。久而久之,媒体的监督就有失效的危险,而这对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银广厦造假”、“基金黑幕”等大案要案的查处,都是媒体监督的结果,而监督过后的监管部门的及时跟进和调查,才铲除了这些资本市场的毒瘤。
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是,最近几年,很少有因为媒体揭露性报道而被查处的造假上市公司。已经被查出的绿大地和万福生科造假大案都是监管部门例行检查的结果。
今年以来,媒体陆续报道了康美药业、勤上光电、三安光电、雏鹰农牧、正和股份等涉嫌造假的重磅文章,但大都是这些上市公司自证“清白”。这些案例到目前为止,没有来自任何监管部门的说法。
香雪制药相关新闻:
香雪制药澄清多项质疑:不存在财务造假
香雪制药澄清公告否认财务造假 今复牌大跌4.07%
香雪制药:收购资产估值合理
香雪制药否认财务造假质疑
香雪制药否认造假 中信建投卷入
香雪制药保荐人兼投资人 独立性遭质疑
证监会最新消息:
证监会拟7月底重启IPO 或现扎堆发行现象
光大证券投行部或被证监会处罚 盘中大跌逾8%
证监会抽查券商资管敲山震虎 沪券商遭10亿骗局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资格
证监会拟统一相关会计监管口径
证监会将规范会计准则实际操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