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相识是在1990年,那时我在新乡任市委书记。盛夏季节,久旱不雨,我到卫辉市调研,沿途看到干涸的田地、打蔫儿的玉米,心里十分焦急。该采取的手段都采取了,但因水利设施有限,无法灌溉的田地旱象十分严重,只有等天下雨。在烦躁的天气和心情里我来到了狮豹头乡。狮豹头乡是个处于太行山区的乡镇,我想象这里会更加酷旱,谁知进入山沟却到处郁郁葱葱,根本看不到任何旱象。天不下雨对当时的新乡市都是一样的,这里并没有偏雨,之所以没有旱象,是国土整治得好,水利设施建设得好。这里的大小山沟都整治得齐齐整整,沟沟岭岭,梯田平整。山沟里流水被段段截拦,形成了人工小湖、小池塘。小型抽水机把沟里的水送上块块梯田。大旱之年,庄稼不旱,这就是当时的狮豹头乡。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就问当地的干部群众,这些土地治理和水利工程是什么时候干的,是谁领着干的?所到之处的干部群众都提到同一个人:老吴!随行的卫辉市委书记何东成告诉我:“老吴就是现在的唐庄乡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我到卫辉调研的第一个乡镇就是唐庄,看的是乡镇企业和林果种植,吴金印同志曾陪同并介绍情况,但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而来到狮豹头乡,吴金印同志以前工作过的地方,我记住了吴金印这个名字,而且印象很深、很深!
当地干部群众还告诉我,吴金印在六七十年代就担任狮豹头公社的党委书记。他经常身背干粮、翻山越岭,跑遍了全公社2000多道沟沟坡坡,亲手制定治理规划,组织带领全公社干部群众,拦河筑坝、修渠打洞、顺河造田、改河造田、闸沟造田,四季不停地苦干了八年多时间,在荒沟荒山里硬造出2400多亩耕地,并建设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荒山荒沟长满了庄稼、果树,石坡秃岭披上了绿装。
1992年的初冬季节,我又来到唐庄乡,在一条荒山沟里见到了吴金印同志。当时,他正带领全乡所有机关干部在后山沟安营扎寨,大搞后山沟治理工程。他的指挥部就建在一座小山坡上,没有办公桌椅,没有电视电话,只有用玉米秸秆搭起的临时工棚,工棚外支了一口大铁锅,锅里有小半锅烧开的带有尘土的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场所、办公地点,也是全部家当。我顺着山沟往里走,沟沟坡坡都搭满了工棚、都支起了大锅,一万多人在起石垒堰、运土造田,三四千台车辆来往穿梭、奔忙不停。那时挖掘、推土机械还很少,土石方工程多靠人挖车拉,多数车辆是人力拉的两轮架子车。也就是在“冬闲”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吴金印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在荒山沟中整治出耕地1000多亩。1993年我调离新乡市后,市里同志告诉我,他们又整治出耕地1000多亩。此后年年整治,从未间断。
20年后,即2013年11月底,我又来到唐庄,唐庄也由乡改为了镇。新乡市的同志带领我乘车走进了唐庄镇整治后的十里沟。汽车沿着沟底前行,所谓的荒沟根本看不到荒沟的模样,而是块块梯田层层递进。每块梯田都用青石作堰、水泥勾缝,不但坚固,而且齐整美观。整个流域全部得到综合治理,即使一米见方的荒坡也被围砌起来,栽上果树或适宜林木,以防水土流失。块块沟坡梯田有公路通连,我们顺路沿田而上,心情无比激动。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新时代的、也是现实的而不是传说的“愚公精神”。市里同志告诉我,十里沟整治工程是吴金印同志带领干部群众从2009年3月开始动工开干的,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造出耕地1800多亩。南水北调纵贯唐庄镇全境,占用唐庄耕地1400多亩,而唐庄新造出来的耕地,除去南水北调占用的占补平衡外,净增新耕地400多亩,不但支援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还开发出了新的土地资源。
我们从十里沟又来到了金门沟,吴金印的指挥部就扎在金门沟里。金门沟的国土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车辆穿梭来往。同20年前大不相同的是,工程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工地上车辆如梭、往来有序,运料的、推土的、垒堰的,十分忙碌。吴金印同志就在工地现场,他告诉我,金门沟整治工程已近尾声,完工后可新增耕地2600多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