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大商场、超市进验货比较严,山寨食品进不去,只能在农村市场和小商贩处生存。”宁陵县石桥镇的一家烟酒副食超市经理透露说,农村正月里走亲访友需要采办大量年货,购物心理比较急切,很多人就图个牌子或者图个便宜,也不仔细看“真假”,买了拜年送人,所以这几年乡村里的“山寨货”特别多,“只要是著名商标或者电视上做过广告的,基本上都有山寨货,正月间走的量大,利润也高。”
“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让许多消费者“苦不堪言”。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反映说,正月期间,农村因为误食过期食品和山寨食品产生消化不良或生病的现象增多,很多山寨货被当做“礼品”在亲友间迎来送往,“不少小孩子现在都知道‘山寨’的不能吃了,吃了拉肚子”。
“在县城乡镇,山寨商品堂而皇之傍名牌、公开叫卖,说明基层工商部门在商标注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不少乡镇可能已成为制假售假的源头。”河南省商业研究所名誉所长冯宛平说,包括工商局在内的基层执法部门对山寨商品的缺乏监管,为山寨产品“下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肖鹤)
(来源: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