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3年日本人口减少规模达近24万人 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洋):据日本厚生劳动省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全国人口减少23.8万余人,人口负增长刷新历史记录。自日本上世纪70年代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其社会与经济发展一直饱受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困扰。日本人口在2008年转入负增长以后,其人口自然减少趋势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据统计,日本2013年的新生人口为102.98万人,创下历史新低。而死亡人数减去出生人数的人口自然减少规模则达到23.86万人,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显示出日本的人口减少速度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同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即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则时隔17年恢复到了1.43的较高水平。而生育第一胎的女性平均年龄为30.4岁,普遍呈晚育倾向。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总和生育率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30至39岁产妇增加的影响,但随着产妇数量逐年减少,今后少子化问题仍形势严峻。
据估算,按照现在人口的递减速度,日本人口到2060年将从现在的1亿2730万人减少到8600万人左右,大约1800个地方自治体到2040年可能消失523个。究其原因,这与日本人口结构的现状有很大关系。据日本总务省4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比率达到25.1%,创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日本14岁以下人口比率为12.9%,创历史新低。而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则降至7901万人,32年来首次低于8000万人。这充分说明,日本的少子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剧。
“少子老龄化”在日本社会造成了严重弊端。首先,近年来,人口“少子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令日本财政在养老金、医疗等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每年以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0亿元)的速度不断膨胀,连年累积的财政负担使得日本国债规模屡创新高。去年8月,日本国家债务余额首次超过1000万亿日元,已相当于其经济规模的两倍多。另一方面,缴纳保险的中青年相对减少,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也就会变得“入不敷出”,难以支撑下去。此外,生产年龄人口比例不断降低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供应的减少。长远来看,这将有可能对日本的经济增长、财政和社会保障进一步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导致日本出现国际地位下滑、国民生活水平下降以及财政破产等一系列危机。
上个月,日本政府首次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明确的人口维持目标,确定在2060年至2070年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中长期国家目标。为此,日本政府计划到2020年左右集中实施应对措施,以抑制人口减少的趋势。其具体措施将包括,为了鼓励适龄家庭生育,提高出生率,日本政府计划将发放给育儿家庭的生产和育儿补贴提高一倍。日本政府还明确提出要大胆地将资源分配重心由老年人转移到儿童身上,各种费用要由现在一代负担,不能转嫁给下一代。为应对劳动人口的减少,日本将构建“不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制度”,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此外日本还将设定与现行劳动力统计不同的新指标。计划将20至70岁的人定义为“新生产年龄人口”,制定雇用制度等社会保障政策。日本政府还提出,有必要实施大胆的制度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创业、停业的新陈代谢提高产业活力”。今后5年左右,日本政府将探讨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实施方针。但分析人士就此指出,日本的财政情况正在每况愈下,要实现维持人口的目标必须实施伴随痛苦的改革,其过程亦将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