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了,来电了!” 7月23日20点10分,海南文昌昌洒首条10千伏线路——昌洒市区线抢通。当日20点20分,肇庆支援队伍“点亮”海南文昌潭牛所第一个台区,美艺配电台区涉及90多户村民用电,在当通电的一瞬间,焦急等待的村民不约而同走出门口,拱手多谢抢修人员。
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后,17级风力重创海南电网,为尽早恢复海南灾区供电,在南方电网的统一调度下,广东会同广西、云南等供电单位先后赴琼抢修。
记者了解到,截止发稿,广东电网从该单位应急抢修中心、中山、珠海、惠州、清远,东莞、韶关、肇庆等单位调动抢修人员4520人、抢修车辆921台,另从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韶关、清远,肇庆、云浮局调动应急发电车27辆,应急发电机72台支援海南。
巧用“水泥桶” 抢通5000多用户供电
记者了解到,此次驰援海南的战役中,广东惠州供电局共出动739人抢修队员、196台各类抢修车辆,主要负责海南重灾区昌洒镇内419公里共4873基受损电杆的抢修任务。7月23日晚20时左右,惠州电力支援抢修队协同当地抢修队,抢通昌洒首条10千伏线路——昌洒市区线。昌洒区镇在经历了五天六夜的黑暗之后,终于迎来了光明!
23日上午9时多,在昌洒10千伏凤元线36号杆处,数十根电杆成排倒塌。抢修人员已提前移开了倒杆,准备在其旁边开挖新坑,给新电杆“搬家。”
由于该片土质为沙质土壤,且附近是鱼塘、水稻等农田,挖机一边开挖,洞壁一边渗水,还伴随着大量的沙土塌下来,迅速填满了新开挖的空间,沙土越塌越快,一个新开挖的坑洞很快被填平。当开挖深度达到0.5米以上时,渗水和塌沙情况加剧,极大阻碍了工程修复进展。
大型挖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迅速开挖一个直径和深度都够的深坑后,抢修人员迅速埋杆。但现场抢修的供电人员透露,这样的大型挖机,目前从惠州支援过来的只有2台,抢修点太多,机器也“忙”不过来。
抢修容不了半刻的怠慢。现场的抢修人员立马想到“水泥桶”护线这个办法。“水泥桶”其实是一个大约新坑大小的水泥墩,中间有一个直径约水泥杆粗细的圆洞,当抢修所在地发生渗水塌沙,则立刻放置水泥桶到坑内阻止塌沙,并立即快速进行立杆操作。这个办法效果立竿见影,争取了更多的抢修时间。
在支援队伍与当地队伍的通力合作下,仅仅一天时间,新立电杆72基,扶正电杆121基,紧固线路4.2公里,23日晚,该区镇的5000多户通电。
空地就餐 甲板为床
7月23日下午15时开始,广东东莞供电局800多人的支援复电抢修大军陆续到南海文昌昌洒供电所。为尽可能靠近灾区抢修现场,加快复电时间,支援队伍被安排在靠近抢修现场且还处于停电状态的华侨小学、彰善小学、昌田小学扎营。
23日晚上8点多,在彰善小学的空地上,支援队伍摸黑吃上了当天的晚餐。吃饭过程中,有的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商讨明天的工作方案,有的在讲述自己今天的抢修经过及提醒他人注意事项。
抢修队的彭康华透露,“在施工现场就地解决,晚上经常很晚吃上饭,这些在平常线路维护中经常遇到,都习惯了,也没觉得多苦。”
海南文昌昌洒镇停电停水有一段时间了,前来支援的修队伍面临考验:没有地方洗澡、没有地方落脚。
“把凳子放下面,甲板铺上去就可以了。” 该抢修队伍就地取材,用甲板和学生的凳子搭建床铺。“在外支援的时候,有瓦遮头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走在文昌街头,随处可见在空地上打地铺休息的抢修人员。东莞供电局第5分队大朗供电分局第一小队由于没有落脚点而选择在一处比较通风凉爽的广场落脚,一张凉席,一条毛巾,地上一铺,就是一张床。(沈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