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国有企业“家底”首次公开亮相。此间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国企改革的“基础设施建设”。
28日,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国企财务决算。据介绍,这是目前反映中国国企现状最权威、最全面的数据。
从统计范围看,这些数据由201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决算汇审结果得出,包括94个中央部门所属企业、113家国资委监管企业、5家财政部监管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从内容看,此次公布的国企财务决算包括国企户数和职工人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营业总收入和实现利润情况,以及上缴税费情况。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企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4%;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负债总额67.1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年末职工人数约3698万人。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国企财务信息公开日益重视。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之后,官方又在《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公开,稳步推进中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等信息公开。
“本次公开是对这些改革要求的落实。”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对中新社记者指出,此次公开的财务决算数据更加细化,比如职工人数、独立核算的各类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数量等,“这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判断国企对推动就业的作用,以及国企的经营状况。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国企财务决算公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国企改革奠定基础。
“改革首先要透明。”在白景明看来,如果不公开国企的运营状况,就违背了国企成立的初衷。有鉴于此,公开国企财务决算信息“本身就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企改革的“基础设施”。这有利于民众充分了解国企的经营状况,更好地监督改革,为改革建言献策。
此外,企业财务决算数据也将为制定国企改革方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介绍,每年财政部都根据国企汇总的决算数据,分析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决策建议。
2011年上半年,财政部曾在深入分析2000-2010年国企决算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企存在一股独大、机制不活、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建议,引起国务院高层的重视。
白景明预计,未来国企财务信息的公开工作将逐步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