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地区大多属于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及平原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发展观念陈旧,发展方式落后。在这些地区,农业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他高原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全国后列。因此,通过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体制等的变革,促使高原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工业化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产业优化、区域协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高原地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紧紧抓住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发展新机遇。高原地区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目前,高原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面临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都为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拓展了空间。高原地区如果能抓住机遇,在农业转型发展上探出一条新路,就能迎头赶上,如期顺利实现全面小康。
不断探索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应树立农、林、牧、渔业及现代服务业多业并举的大农业思想,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构建新型农林复合型经营模式;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发展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并举,探索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新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外向型高原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外向型农业新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与引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型农业新模式。
健全支持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发展新机制。应积极争取国家对高原地区生态保护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快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提高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完善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与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水平。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统筹处理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作者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