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五年后,仅仅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没有使西部经济跃升,与此同时,伴随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战略的出现,“西部大开发”政策红利已相对摊薄。
西北地区经济薄弱有明显的地缘经济原因。地处内陆腹地,远离全球主要商路,与国内长江经济带也相对隔绝,经济外向度不高已经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此阶段,“丝路带”国际规划无疑将加强该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如若能与经济落后地区实现产业对接,将有利于解决低端产能过剩,实现产业升级。
但战略的实施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克服。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平均密度低,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条件和经济情况能否支撑庞大的沿线经济带,仍是个考验。
交通运输方面,相比主要由俄罗斯一国负责的第一亚欧大陆桥铁路线,丝绸之路铁路经过多个国家,除去政策壁垒,一些技术标准的统一同样重要。一个清晰的事实是,中国和欧洲主要国家铁轨宽度采用1435毫米,而俄罗斯、哈沙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采用的则是1520毫米标准,由中国通往欧洲的火车需要频繁更换车轴、车轮,这无疑提高了丝路带铁路线的运输成本、时间周期。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与中亚国家仍在合作中受益。以中哈原油管道为例,截至2014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8年来累计向中国输油超7000万吨。来自中亚的原油,对于中国摆脱相对单一的油量来源,建立更稳定的能源结构具有战略价值,而巨量资金流入则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亚国家提供了发展资金。
“丝路带”战略中,核心区域大体包括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5个观察员国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货币流通,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是该计划明确提出五个核心目标之一。
如果该计划成功落地,30亿人口的市场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