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首家非公企业党委——哈密长河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月亮。李晓啸摄
新疆哈密长河集团董事长韩俊平。李晓啸 摄
人民网哈密9月7日电 (李晓啸)“钱是身外之物,它能发挥多大作用,就看你花在什么地方。”这是新疆哈密长河集团董事长韩俊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是一个以50元本钱起家,20余年坐拥近百亿资产的财富裂变的故事。
新疆哈密长河集团总部坐落于哈密市以北的312国道旁,如果不是大门口建筑风格与清真寺圆顶尖塔风格类似,途经这里的人们很难会意识到到这里便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部所在地。
从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小楼。从外观上看,80年代的外墙装修风格保留至今,仿佛见证着长河人踏实朴素的性格。主楼门口,三十余块金光灿灿的牌匾似乎要对记者讲述长河集团这20多年来的丰雨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大字不识的河南籍小伙子韩俊平单枪匹马闯哈密,偶然间发现了新疆的羊肠质优价廉,在老家从事过肠衣加工的他便从中发现了商机,并用身上仅有的50多元钱收购羊肠,加工成肠衣售往乌鲁木齐后便赚得40多元。自此,韩俊平在新疆便与羊肠衣结下了“不解之缘”。
90年代中期,又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俊平在天津认识了一位德国肠衣客商,共同的利益追求促成了两人的首次合作——合资办厂。后来,随着订单源源不断的飞来和新疆羊肠供应的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便开始显现。此时,韩俊平做了一个大胆的却又危机四伏的决定——承包草场,大量养羊。
2002年,韩俊平斥资3600万元将哈密市一处万亩草场收归囊中。第二年,他又用8000万元的银行贷款购入11万只羊羔,开始了大规模养殖。又过了一年,11万只羊娃子还没长成,仍“嗷嗷待哺”,肉价下跌严重、喂养成本巨大等诸多现实问题又让韩俊平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艰难境地。
然而,困境中的韩俊平没有放弃更没有妥协。许多天后,他做出了又一个大胆却又柳暗花明的决定——他和哈密政府签订扶贫协议,将8万只羊免费发放给当地百姓,却只是附带了一个小条件:6年内,领到羊的农牧民只需每年给韩俊平留下一只羊羔,其它所产羊羔全归他们所有。
一个艰难中的抉择,不仅给予了韩俊平扶贫救困的良好声誉,原本每个月一千多万的养殖投入困局无形中也被化解了。随后,政府的3000多万贷款又将韩俊平的企业拉回了正常轨道。
2009年,韩俊平又承包了4.5万亩戈壁滩,并将之前的万亩草场在内的5.5万亩土地全部改种大枣,并承包给了当地的农牧民。今天,新疆哈密长河集团成为了一个集种植、养殖、畜产品、大枣、乳制品和矿业加工等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
作为中国农业银行哈密分行的重点支持企业,哈密长河集团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获得大量贷款支持,尚属首次。
据农行哈密分行副行长汪军介绍,分行采用全疆首次最高额抵押方式为长河集团多个农户提供担保,并成功发放农户贷款5000万元,帮助农牧民、企业获得了良好收益。
新疆哈密长河集团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5.1亿元,资产总额100亿左右,现有员工2000多人,人均纯收入达到近4万元。长河集团是自治区唯一获得“新疆畜牧业产业化工业园”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两项殊荣的企业,还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国家活畜储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