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9月10日电(林长生 谢曦)《山海经》上说:“闽在海中。”而福州还是一个福建母亲河闽江流过市中心的省会城市。人民网“行走新丝路”采访团在福州采访了解到,福州的“海丝”源远流长。从汉代闽越国的国都冶城就在福州的市中心,福州在汉代就开辟东冶港作为对外贸易港。而中国的海洋和平之路一直贯穿古今。
2012年2月15日,美国华盛顿万豪饭店马歇尔厅,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演讲过程中,提到他在福州任职期间获悉的“鼓岭故事”。 晚清时,福州港作为通商口岸后,不少外国人把福州鼓岭当作“故园”。美国人加德纳的福州乡愁感动了习近平,他帮助美国老太太完成先生的遗愿,也让世界体会到中国梦里充满故事性和人情味的大爱无疆。
去年此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如今,福州在曾经的马尾船政文化的滋养下,在“左海伟人”林则徐的“海纳百川”胸襟里,进一步把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精神和当前的闽江口经济圈的“海上福州”建设结合起来,让世界对福州刮目相看。
国际商港从唐代延续至今的千年往事
福州鼓楼区庆城路闽王祠内,一块唐代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记载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和新航线、倡导海外贸易等政绩。
“开闽圣王”王审知治理福州期间,奉行“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的理念,开辟甘棠港,拓展对外贸易的新航线,福州港和广州港、扬州港并称三大对外贸易港口,福州成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
1000年前,福州就已成为国际商港。唐末,王审知开辟的福州港对外贸易航线北上经东海海域,到达日本、新罗、高丽等地;南下经南海海域到达今天的越南、印度、阿拉伯等地。在如今的闽安村,我们还能找到王审知下令建造的石桥——迥龙桥。
迥龙桥的故事,贯穿了闽安古村的热闹与沉寂。据当地文史学者杨成和先生介绍,迥龙桥是唐代对外交流贸易的历史见证,“闽安虽是小村落,但是从汉代开始便是外贸重地,当时王审知开辟甘棠港,闽安是甘棠港到福州的必经之地。迥龙桥的建立,沟通了南北岸的交通,许多货物从闽安运到东南亚各国。”
在闽安渡口,记者见到了闽安最大最古老的码头的水门道古码头,一艘从长乐驶来的客船正在靠岸。千年过后,这座码头仍然保持使用,只是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仅有个别船只来往于闽安与长乐之间。
“在我小时候,闽安还非常热闹。傍晚时分,桥头街是根本走不进去的。”在杨成和看来,闽安村一点一滴的古迹文物以及一丝一缕的历史故事,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当时鱼货上岸后,都会在桥头街进行交易,街道上人山人海。
“这几年,闽安又热闹起来了,吸引了很多游客、专家、学生前来参观。”杨成和有着20年闽安历史研究经验,他把对闽安的熟稔和热爱谱成了书,甘愿做一名闽安文化的传播者,且每年义务讲解200场以上。
福州市长乐太平港、仓山区怀安窑、怀安古接官道码头、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迥龙桥海丝古航道,这些古迹经历千年的栉风沐雨依然“雨淋日炙不得朽”,成为见证“海丝”遗迹的活档案。
汉唐以降,宋元时期,福州继续保持与日本、高句丽的对外贸易,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补给、扬帆启航,明清时期,经由福州港这个控海咽喉,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越洋过海,远销异域他乡。
在长乐市城区郑和公园内,圣寿宝塔及天妃灵应之记碑是中国仅存的记述郑和下西洋的碑刻。该碑文31行1177字,记述了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经过,以及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务、航行时间、船只、人员等等情况。这块碑体现出曾经强大的明王朝的大国气象,也不啻是明王朝强盛的回光返照。
随着明清政府日益闭关锁国,国力衰微中,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晚清时,福州港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成为世界级茶港,又书写了中外海上贸易的新的一页。
今年也是甲午海战120周年。历史不会忘记,福州马尾发生的这一段让中国人无法释怀的往事。
马尾船政文化探索解放思想和革旧鼎新之路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过去,这是一个以士大夫和文化名人为主要聚居地的街区。
三坊七巷文儒坊17号的福船文化馆内,陈列着与广船、沙船和鸟船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船系的福建福船。“福船”是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最优秀的木质帆船,素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著称于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馆内陈列着的船只,包括郑和下西洋风帆动力船型的“宝船”、明清册封琉球的“册封舟”等福船船型。
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完全有能力获得全球制海权。只是,由于中国人民的爱好和平,加上封建统治者自视甚高,因“顶层设计”的短视而推出了贻误苍生的“海禁”,导致落后挨打的命运,这也是不重视海洋的农耕文明的缺陷。
19世纪中后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从福州走出来“看世界”的严复、林则徐、魏源等人独开风气之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林则徐研究专家茅林立告诉记者,外人一直奉为林则徐书法名句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原作者其实是沈葆桢。
仅二三年工夫,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的大型造船厂矗立在马江之畔。1869年,福建船政造出中国第一艘千吨级的“万年清”号轮船;1882年造就中国最大吨位铁胁木壳兵船;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下水……船政40余年共制造各式兵商轮船40余艘,占彼时中国造船总量的82.3%。
然而,189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的噩梦,让中国再次陷入苦难的深渊。本次福州马尾之行,记者走进福建航运学校,它的旧址正是被称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 “民族的竞争,也是一个长跑的过程,百年的耻辱放在历史的长河也是一瞬。中华民族复兴是不可阻挡的。”福建航运学校校长陈丽全说,今年是马江海战120周年,撇开清政府的腐败等诸多因素不说,福建水师以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一个地方的兵力对抗整个法兰西帝国,战败也不失光荣,它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值得去挖掘。
马尾船政学堂的创建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启蒙,带来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培养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批著名的人物,设计和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海军上将萨镇冰、清末外交官陈季同和近代造舰专家魏瀚等福州名人。这些有新思潮的优秀人物推动了中国的革新。
今天,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注定要在新的时代去承担责任和开启未来。
“鼓岭往事”中开启的中国和世界的美好情缘
福州曾因江海而闻名世界,福州港和福州至今遗留的史迹都可以看到各国人民的悲欢离合。当年,老外从福州仓山码头上岸,集体在鼓岭结庐而居。
如今,这里的“万国公益社”和门口的体育设施遗址都提醒世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各国人民多元融合的美好故事。通过媒体报道,加德纳先生的“鼓岭往事”已经家喻户晓。
2012年春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正在美国访问。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他讲述了美国的加德纳夫妇的鼓岭故事。
加德纳的父母一百多年前来到福州,并在福州鼓岭建造别墅。1901年,回美国的加德纳父母在加州生下加德纳。加德纳10个月的时候随父母回到福州生活到1911年。在文史研究者的叙述中,加德纳在福州度过美好的童年,还一生保持着中国的早饭喝粥并吃一顿米饭的饮食习惯。
1992年,也是一个春天,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啊!鼓岭》的文章,提到加德纳先生在福州鼓岭度过10年美好时光。回到美国加州后,加德纳先生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的念想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临终前还念念不忘“KU LIANG”(“鼓岭”的福州话读音)。加德纳夫人多次到中国寻访未果。最终,她在一位海外学子的帮助下,弄清楚鼓岭就在中国福州。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到这篇报道后,努力促成加德纳夫妇圆梦。而加德纳夫人及其家族后人再来中国,已经不局限于当时的海路了。
去年,习近平在国外访问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和世界充满和平友爱的交往,在各种渠道绽放新的光彩。
而这种传承,可以从一千年前的“开闽圣王”王审知倡导的世界贸易中看到因缘。
福州“海纳百川”又融入世界的敢为人先
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福州开海兴榕、以海强市,经略海洋由来已久。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福州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世纪90年代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再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州承载着厚重历史,面临着难得机遇,涌动着勃勃生机。
“一带一路”战略给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带来振兴良机,将开拓中国和平崛起的互惠共赢之路。在福建航运学校,校长陈丽全感慨很多:“除了原有丝路外,我们向南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向东开拓美国太平洋诸国航线,向非洲更南航线进军,让新丝路地理空间上更广阔。我们还鼓励海员去大型邮轮、特种船上工作,把走船到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转化成到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走船。”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福州市积极主动对接,迅速制定《福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总体方案》,提出要将福州建设成为联通东盟、对接台湾、辐射内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以更加开放的气度和包容的胸怀融入“海丝”沿线各国的大协作和大交流。
“这段时间,我们还以海洋渔业为重要突破口,着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 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率领考察团专程赴印尼、东帝汶等国家,就合作开展境外水产养殖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了友好磋商,达成了许多共识。
目前,中国最大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经基本建成。交易所在东盟10个国家各设一个分中心,现有400余家海内外商户入驻其中,今年10月底即可正式上线运营,未来目标是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海产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正在筹建中的连江现代渔业经济区,也可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福州有国际海港和空港,还有高密度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下一步,福州将完善以海港、空港和铁路、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综合交通网络,重点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福州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福州将借助这些优势,加快构筑闽都人才集聚区,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
“我们还将充分挖掘发挥福州特有的郑和文化资源优势,重点促进与郑和航海沿线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往来。”对于未来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杨益民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和见解,“福州拥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以商招商’的作用,吸引更多成龙配套的项目进来,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构建区域性的经贸合作枢纽。”
福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可以从福州的城市精神的概括中窥斑见豹。
据悉,汉朝时,茉莉花一路从古罗马、波斯、印度飘洋过海传到福州,成为福州市花;茉莉花与中国茶融合成为茉莉花茶,使福州成为“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今年5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融合,是福州城市精神的体现,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和创新。
“闽在海中。”中国古书里的这句话,在今天昭示的是福州以海洋为特征又融入世界的未来,是林则徐喜欢书写的名句“海到无边天作岸”的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气魄。